新闻周播报「03.20-03.26」

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 

关键词:政策、法规制度体系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的通知》,旨在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智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扩大应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通知》明确提出将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
 
      多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多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方案》指出,要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推动车辆网和充电桩(站)布局应用,适应新能源汽车和寄递物流配送车辆需求,完善充电电源配置和布局。
 
      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了包括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等在内的六个发展方向,发布制造业职能转型、绿色化改造行动等九个行动方案,并规范相关保障措施。
 
      《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印发
 
      3月10日,《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印发,旨在贯彻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推进北京市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结构上,《实施方案》增加了 “风险防控”“联防联控”两个体系,调整形成了“监管”“政策”两个体系。内容上,在落实和细化《中央指导意见》措施任务的同时,结合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拓展了企业责任主体范围,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等内容。
 
关键词:协同治理行动
 
      江苏省开展2021年度绿色金融奖补资金申报工作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财政厅开展2021年江苏省绿色金融奖补资金申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债券、进入上市流程的绿色产业企业、投保的环责险、担保的绿色债券进行奖补,旨在深入推进江苏省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
 
      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清洁能源消纳情况综合监管。综合监管聚焦清洁能源消纳主要目标完成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情况等六个方面,分为启动部署、自查整改、现场监管、形成监管报告四个阶段。本次综合监管以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为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全国核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3月24日,全国核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委员会将负责核动力厂安全、研究堆安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核材料安全、放射性废物安全等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核安全标准化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1-2月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幅较大
 
      3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2月,全国全社会月用电量达12588千瓦时,同比增长22.2%。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21957千瓦时,同比增长9.0%。其中,水电、火电、核电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37026千瓦时、125602千瓦时、5104千瓦时,同比增长3.5%、4.0%、4.7%;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8456千瓦时、25728千瓦时,同比增长34.3%、23.2%。
 
      据2月能源监管热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政策、流程等内容引群众关注
 
      2021年2月,国家能源局12398能源监管热线共收到有效信息7587件(包含投诉、举报、咨询和其他诉求类别),环比减少41.19%,同比增加56.76%。其中,电力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居前三位,分别占全部有效信息的77.47%、11.16%、2.4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方面,群众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政策、流程等方面。
 
      2020年山西省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幅较大
 
      山西省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省全年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8.5%;新产品中,光伏电池和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分别增长35.8%、2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下降1.0%。能源方面,年末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0383.1万千瓦,同期增长12.3%。其中,火电装机容量6877.6万千瓦,增长2.8%;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974.0万千瓦,增长57.7%;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308.7万千瓦,增长20.3%;水电装机容量222.8万千瓦,与同期持平。
 
      新疆十余年来外送新能源电累计突破1000亿度,新能源发电量年均增长25%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十余年来,新疆外送新能源电累计突破1000亿度,可减少标煤燃烧320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640万吨、二氧化硫27.2万吨、氮氧化物23.7万吨助力全国减污降碳。2020年新疆新能源发电量585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加39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5%。
 
 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将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相关工作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召开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建议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突出工作重点,科学设定各阶段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压实各行业、各地方主体责任,推动形成“1+N”政策体系,以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一步,环资司将进一步深化论证研究,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相关工作。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
 
      3月21日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表示,在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推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稳步推行碳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
 
      山西省率先成立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
 
      3月24日,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山西分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将发展温室气体综合观测技术和碳源汇的协同分析技术,构建区域碳源汇实时核算、预测体系,开展碳中和多情景多路径的研究和非化石能源消纳能力的研究及进行碳中和成效评估及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山西分中心是全国气象部门成立的首家分中心,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对“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形成有力的科技支撑。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碳达峰专题培训班,助力达峰方案编制、达峰措施落实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碳达峰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授课,为全省编制达峰方案、组织达峰行动、落实达峰措施提供重要指导和借鉴。下一步,辽宁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将做好行动方案编制工作。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与崇明区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
 
      3月18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与崇明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双方将合作调查分析崇明碳排放特征,加快推进碳减排,着力增加碳汇能力,打造崇明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高地等,探索契合崇明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碳中和示范项目,谋划切实可行的碳中和示范区技术路线图和实施路径,研究制定符合世界级生态岛定位的碳中和示范区行动方案。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赴当地公司调研对接,助力大型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3月17日上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对接碳达峰碳中和等相关工作。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亟需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路子,强化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产品、资源和过程的全面绿色化。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市相关部门与中国宝钢做好工作对接,加强技术交流和政策指导,多方面提供支持服务,携手推进上海市降碳行动。
 
      浙江省组织召开专题培训,提高全省碳达峰、碳中和业务能力
 
      3月19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全省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要求,提高地市级碳达峰、碳中和业务能力。培训深入解读了碳中和国际大背景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政策导计,讲解了我国重点领域碳排放达峰路径、碳交易市场建设、碳金融和气候投融资等知识,并就地方碳达峰行动、碳达峰方案编写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对下一步开展碳达峰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赴嘉兴开展碳交易企业调研指导,助力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3月16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李宏庆督察率队赴嘉兴开展碳交易企业调研指导,以更好地指导浙江省碳交易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调研组详细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降耗减碳工作情况等,并就企业提出的如何提高节能减碳管理水平、碳排放预配额额度等问题,以及如何利用高科技实现节能减碳、开展碳资产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浙江省市县三级联动赴舟山开展碳交易企业专项检查,配合全国碳市场启动
 

      3月15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带领碳核查领域有关专家,赴舟山市开展碳交易纳入企业省市县三级联动专项检查,确保舟山市碳交易企业相关信息与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配合全国碳市场启动。检查组对涉及核算的实测数据进行追根溯源,重点核查燃煤的低位发热值、元素碳含量等关键数据;检查组还对舟山市零碳社区试点建设开展实地调研。
 
      山东省启动全省钢铁行业首个“碳达峰”具体行动方案
 
      3月23日,山欧东日钢集团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碳达峰暨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合作协议签约活动举行,启动山东省钢铁行业首个启动的碳达峰、碳减排具体行动方案。双方将立足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开展互利合作,从技术升级、结构转型、行业管理等方面强化节能减排的发展路径。
 
      湖北省将加快推进碳达峰核心指标测算工作
 
      3月17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第一次“省级碳达峰行动方案联络员会议”,研究落实《湖北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碳达峰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碳达峰核心指标测算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在4月底上报碳达峰核心指标测算表。下一步,各部门将投入核心骨干和专家团队,高效开展基础数据收集、核算和报送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 
 
      天津市查处生态环境部通报典型问题
 
      针对3月15日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天津市在全市范围开展逐一排查,对存在治污违法行为的天津盛世联盟节能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查处。下一步,天津市将对照通报的五个方面典型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涉气污染源,确保治污责任落实到位;持续加强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应急减排、执法督查,对顶风排污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
 
      吉林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帮扶督导
 
      3月19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帮扶督导组赴吉林市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以及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等工作开展帮扶督导。督导组强调,要积极梳理案件线索,做好信息共享,做到应赔尽赔,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意识;要强化企业帮扶指导,加强督促整改,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截至2月,江苏省核发排污许可证3.5万张,全面提升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化水平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省已核发排污许可证3.5万张,约占全国总量的10.2%,实施排污许可登记25.1万家。目前,排污许可管理智能化辅助系统在全省许可证质量管理、执行情况审核、数据分析等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下一步,江苏省将持续深度挖掘排污许可证信息和执行报告信息,实现“产污-治污-达标”全过程远程监管和精准执法,为闭环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重庆市2021年生态环境执法现场检查计划》印发,强化统筹性、联动性和帮扶性
 
      《重庆市2021年生态环境执法现场检查计划》印发,明确了统筹落实现场检查计划、“双随机、一公开”和正面清单制度,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高效统筹执法资源等工作重点。重庆市计划9月份开展市级联合指导帮扶,以控制VOCs、NOx、颗粒物排放为核心,通过指导帮扶、限期整改、依法查处,推动企业依法履行大气管理主体责任、稳定达标排放。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局务会,强调充分发挥自动监测站效益
 
      3月19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1年第3次局务会,会议审议了《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城市站管理办法(送审稿)》等制度,进一步满足支撑“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管理需求,保障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充分发挥自动监测站效益,以真实、精准的监测数据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坚实支撑。
 
      四川省通报2月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情况,反映大气污染问题较多
 
      2月,“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四川共接受群众举报650件,受理356件。其中,反映大气污染问题数较多,占举报总量的32.6%,环比下降21.1%,同比上升15.6%。
 
      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朝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办法》进行介绍和政策解读,并就督查领导小组职责、具体督查方式、督察人员的纪律问题、以及《办法》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促进作用及目前保护督察整改效果等内容答记者问。会议指出,整体上,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朝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陕西省加快推进“三线一单”在市(区)落地
 
     《市级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工作实施方案》和《陕西省市级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印发,旨在推动各市(区)开展市级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25年建成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美丽陕西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