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03.13-03.19」

关键词:政策、法规制度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出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印发
 
      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旨在缓解可再生能源企业困难,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有序发展。《通知》明确了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与可再生能源企业协商展期或续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发放补贴确权贷款,通过核发绿色电力证书方式适当弥补企业分担的利息成本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协同治理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全面推动2021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组织召开全国发改环资系统2021年工作部署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2021年重点工作。会议明确了做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验复制推广、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示范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任务。
 
交通运输技术创新联席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全力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
 
      3月18日,交通运输技术创新联席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总结2020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全力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驱动、赋能交通运输发展,助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支撑交通运输更好在实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当好先行。
 
山西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立法
 
      3月17日,山西省召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立法工作推进会,总结交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立法经验做法,推动设区的市加快立法进程。会议指出,要坚持创新立法、特色立法,确保市市协同立法进度和质量。
 
福建省发挥科技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3月11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与福建师范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旨在发挥科技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双方以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抓住降碳这个总抓手,将在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开发、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实习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关键词:社会共治
 
浙江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地方标准
 
      浙江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地方标准《环境保护设施公众开放导则》,有效促进环境保护设施公众开放标准化和规范化,助力环保设施开放与环境科普教育、生态产业旅游相结合。《导则》将于4月12日起正式实施。
 
关键词:能源结构
 
我国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8.5%
 
     2月,全社会用电量5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4%;第二产业用电量32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5%;第三产业用电量10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
 
贵州省首座油氢综合能源站投运
 
      中国石化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正式投运首座加氢站。该站日供氢能力500公斤,将为贵州省首条氢能公交线路提供加氢服务。“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布局 1000座加氢站,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疆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500万千瓦,规模创历史新高
 
      目前,新疆风电与光伏装机容量总计3582.55万千瓦,为2015年的1.35倍,规模创历史新高,能源效率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末,新疆建设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近6.9万公里,750千伏电网网架覆盖14个地(州、市);在保证电网安全前提下,新疆最大限度压减火电出力水平,并发挥西北大电网统筹调度优势,依托援疆电量库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等方式消纳新能源。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研讨会召开,强调发挥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作用
 
      3月18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京召开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指出,通过管理目标与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研究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实现机制,深入分析脱碳路径,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技术体系,提升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优化管理政策,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支撑作用。
 
天津市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紧盯高耗能重点领域,进一步压减煤炭消费
 
      天津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强调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紧盯高耗能重点领域,进一步压减煤炭消费,加大绿色电力调入比例。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汇报分析了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整体情况及碳排放现状,并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领域方面介绍了碳达峰的路径选择。
 
黑龙江省各部门同向发力,推进省二氧化碳达峰方案编制
 
      3月16日,黑龙江省召开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暨碳达峰方案编制工作协调会,来自支撑机构的专家对方案编制涉及的技术问题进行讲解,各有关单位就方案编制工作进行交流讨论。会议指出,黑龙江省政府已经批准重新组建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后续要加强对碳达峰方案编制的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做好这项工作。
 
江苏省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发行
 
      江苏省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发行,首期发行规模2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3.6%。本次债券对应支持的产业板块绿色建筑项目,协同二氧化碳减排量633.22吨/年、节能量237.16吨标准煤/年、协同二氧化硫减排量6.22吨/年、协同氮氧化物减排量5.34吨/年、协同粉尘减排量2.59吨/年,预计实现绿地面积约19126.88平方米、建筑可回用水量约5945.32立方米/年。
 
新疆一园区获国内首张可再生能源碳中和证书
 
      1月28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向新疆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颁发了中国首张可再生能源碳中和证书。通过部署4.8兆瓦分散式风电、1.3兆瓦分布式光伏等多种形式储能在内的智能微网,2020年园区实现清洁能源电量占比50%。在园区2020年自发自用电量不计入碳核查范围的基础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合11937吨二氧化碳当量。在购买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核销所排放全部温室气体后,整个园区实现碳中和。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发布: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多项大气污染物浓度上升
 
      生态环境部发布2月和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PM2.5、PM10、O3、SO2、NO2平均浓度分别为43μg/m³、67μg/m³、104μg/m³、11μg/m³,均同比上升;CO平均浓度为1.2mg/m³,同比持平。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4%,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PM2.5、CO平均浓度同比下降;PM10、O3、SO2、NO2平均浓度同比上升。
 
生态环境部“点名”部分对空气重污染响应不力的地方和企业
 
      3月1日,生态环境部派出100个监督帮扶工作组进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聚焦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开展监督帮扶。截至3月14日,监督帮扶工作组共现场检查企业4030家,发现存在问题企业770家,各类大气环境问题1055个。
 
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高强度沙尘过程
 
      3月14日晚,受西北冷空气系统过境影响,源于蒙古国中东部地区的沙尘过程影响我国境内。截至3月15日9时,全国11个城市因沙尘影响,小时AQI达到500。
 
河北省唐山市钢铁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落实过程普遍存在生产记录造假
 
      3月1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河北省唐山市,对钢铁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突击检查。检查发现,四家企业均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高负荷生产,未落实相应减排要求,并普遍存在生产记录造假问题,有的甚至互相通风报信、删除生产记录应对检查。相关线索已移交当地公安部门。
 
江苏省核发首张排污权交易凭证
 
      江苏省常州市两家企业通过省排污权交易平台成功完成一笔排污权交易,这是江苏省完成排污权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以来的首笔交易。下一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不断完善排污权交易程序和平台系统,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为企业排污权交易提供高效服务,不断提升环境资源价值,促进企业开展污染源头治理,助推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
 
江苏省与福建省签订环境监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地区联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与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打造“大区域融合、多专业分析、提前预警与快速反应”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两省将聚焦生态热点、关键领域、环境盲区,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泛东部区域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包括构建大气组分与光化学、生物监测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协同等。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会,强化减排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会,汇报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了下阶段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指出编制工作要充分考虑全省空气质量实际情况,减排措施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山东省开展2021年第一季度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重点抽查排污许可制执行等
 
      山东省开展2021年第一季度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于3月中旬派出多个督导检查组,重点抽查排污许可制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群众反映和监控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同时,对各市综合执法开展情况、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等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海南省2月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多市县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上升
 
      海南省发布全省2月环境空气质量。海南省(含三沙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9.8%,无中度及以上污染天。与去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比例下降0.2个百分点,优级天数比例下降23.8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中,PM2.5、PM10、NO2、O3浓度分别为18μg/m³、29μg/m³、7μg/m³、106μg/m³,均有所上升。SO2和CO浓度分别为5μg/m³、0.6mg/m³,无明显变化。
 
重庆市印发《大气污染防治2021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3月14日,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2021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今年重庆将以“主城提升、两群提质、工程减污、川渝联动”为重点,完成深化工业、交通、扬尘、生活污染控制和提升污染天气应对能力等重点任务。
 
四川省研究推动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工作举措、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3月18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召开绿色金融对接会,重点研究推动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工作举措,探讨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工作措施,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加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成效。
 
四川省生态环境系统开展面向小微企业“三个一”环保服务
 
      四川省生态环境系统面向小微企业开通一个服务咨询电话、每周一个服务接待日、每月一次集中服务,致力为小微企业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环保管理等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及集中帮扶指导,切实做好小微企业环保服务工作。
 
陕西省尽快出台全省实施《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方案,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制
 
      3月18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及陕西省贯彻落实《条例》有关工作情况,并就下一步措施、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等具体问题答记者问。发布会指出,将尽快出台全省实施方案,做好排污许可与各项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的深度衔接等,并将通过积极引导、强化帮扶、强化执法监管,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制。
 
甘肃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月15日,甘肃省召开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2021年第3次项目推进会,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分析工作短板及不足,安排部署推进工作。会议强调持续推动数字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度融合,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宁夏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
 
      宁夏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框架、程序规范、权限责任、结果运用等,为依法开展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不断夯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国际合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围绕全球净零排放愿景等议题与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进行对话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邀出席会议,与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进行对话。双方围绕全球净零排放愿景、中方气候行动、南南合作以及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围绕气候目标和行动与欧盟第一副主席视频对话
 
      3月15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邀出席视频会议,与欧盟第一副主席蒂默曼斯针对各自气候目标和行动、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中方表示,中方将加快碳市场建设,双方可进一步深化合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应邀与南非环境部长克里希进行视频对话
 
      3月18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邀与南非环境、森林和渔业部部长芭芭拉·克里希进行视频对话,双方就各自国家自主贡献行动和目标、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取得成功、有效发挥“基础四国”机制作用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亚洲开发银行聚焦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合作领域对华贷款,继续支持中国绿色发展
 
      3月9日,亚洲开发银行审议通过《中国国别伙伴战略(2021-2025)》,继续支持中国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未来5年,亚行对华主权贷款承诺总额70-75亿美元,非主权贷款承诺总额约22.5亿美元。贷款将聚焦环境可持续发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卫生健康安全等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