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政策、法规制度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助力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在保障能源安全中的作用,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其实施路径。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指出,“十四五”期间要统筹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方式,提升发展绿色冶金业,改造发展绿色建材业。
云南省政府印发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开展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重点工作,包括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四大结构绿色转型、倡导绿色生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制度体系等具体内容。
关键词:协同治理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十四五”与2021年绿色发展政策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就“十四五”与2021年绿色发展政策等议题答记者问。围绕推进绿色低碳循坏发展,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培育壮大规模达数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完善能源消费的双控制度等。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轨道交通、公交、慢行系统绿色出行比例将进一步增加。交通轨道交通里程(含市郊铁路)预计达到1600公里,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6.5%;道路交通指数将实现控制在6.0(即“轻度拥堵”)以内,MaaS平台日均绿色出行服务1000万人次以上;北京将落实核心区慢行系统规划和道路林荫计划,提升慢行系统绿色出行品质。
黑龙江省对标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设置三个五年目标
3月10日,黑龙江在解读《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设置了三个五年目标,即“十四五”要达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要完成“生态环境全面改善”,2035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和发改委两部门加强合作,加速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改委召开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出两部门将加强沟通协作,围绕节能、环境治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
西藏将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到2025年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3月9日,西藏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要制定完善地方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职责清单,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环境治理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宁夏生态环境厅、气象局共谋合作事宜,协力推进先行区建设
3月8日,宁夏生态环境厅、气象局围绕气象专业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更好地发挥优势作用进行深入研讨,征求《宁夏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相关合作事项的意见建议。双方将加强气象资料的共享共用,深化环境空气、气象监(观)测站网和环境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报协作,全力谋划推进全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关键词:新能源
工信部召开汽车产业扩大开放座谈会
3月5日,工信部召开汽车产业扩大开放座谈会,指出要系统谋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瞄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政策标准法规协同,加快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扎实推动汽车强国建设。
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8倍
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万辆和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万辆和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3.2倍。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
国开行将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
国家开发银行将于3月18日在北京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并于12日至17日启动预发行,提前实现交易及定价。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0亿元,是目前全市场发行金额最大的专项用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债券。该债券是我国首单获得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贴标认证的“碳中和”债券。债券所募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有效推动电力系统脱碳,实现能源系统跃迁。
江西省将推动低碳城镇建设,创建一批零碳园区、零碳社区和零碳校园
围绕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一目标,江西省将统筹制定全省二氧化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低碳城镇建设,积极创建低碳试点示范市县,创建一批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校园。
广东省将推进珠三角地区碳排放整体先行达峰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表示,要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为总抓手转型绿色发展,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广东省将更加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推动经济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探索构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协同防控体系,实施区域差异化的达峰路线,推进珠三角地区整体先行达峰。
云南省将以降碳、增汇及碳交易为重点,编制全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21—2025年)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推进会,对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及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会议强调,要以降碳、增汇及碳交易、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和治理能力为重点,将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相统筹,编制好云南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21—2025年)。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重污染过程,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污染过程将持续至3月14日
截至3月11日7时,京津冀及周边、东北地区共有10个城市出现PM2.5重污染天,PM2.5日均浓度峰值为191μg/m³(北京,10日);29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超过150μg/m³,2个城市超过250μg/m³,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294μg/m³(盘锦,10日11时)。
吉林省对全省排污许可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为深入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和做好证后监管工作,3月5日,吉林省组织召开全省排污许可工作安排部署视频会。会议明确将排污许可管理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排污单位进行“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检查,加强排污许可发证质量复核,妥善做好未完成整改和不予发证企业的后续工作,加快推进排污许可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重点。
吉林省对春季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调秸秆全量化处置
3月4日,吉林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春季秸秆禁烧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指出,去年冬天的冻雨给今春秸秆禁烧工作推进带来新挑战,要加快剩余秸秆的离田、捡拾打捆进度。会议强调,要摸清辖区内地块、网格员、秸秆存量等情况,对辖区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强化网格化管理,持续发挥秸秆禁烧乡镇村屯负责人的作用;做到禁烧区进一步加快落实农作物全量化处置工作。
浙江省发布二月排污权交易指数
近期,浙江省排污权交易指数呈震荡运行态势。二月交易指数延续上月走势持续下跌,排污权交易活跃度大幅下行。从四项排污权环比情况来看,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有所下跌。从四项排污权成交量来看,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成交量均有所上升,氨氮成交量下跌。
河南省采取多项措施治理第一季度大气污染,管控全年污染最重时段
3月10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完成情况及2021前2个月重点工作进展。针对1、2月的重污染天气,河南省对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大气污染物日排放量和日用电量限值下达管控指标,实施重点行业错峰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时段污染管控。
四川省将在3月至9月开展全省夏季臭氧污染防控攻坚
3月8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发布会指出,四川省计划在3月至9月开展全省夏季臭氧污染防控攻坚,将从加强源头替代、削减重点源VOCs排放、加强重点源NOx减排等方面开展攻臭氧污染防控攻坚。
2021年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式启动
3月10日,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式启动,将分三批次对全省9个市(州)实施督察全覆盖 ,坚决查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久议不决、推动不力、措施不到位、“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
截至2月底,陕西省空气质量实现同期最佳
陕西省通报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截至2月底,全省13个市区PM2.5浓度66μg/m³,同比改善18.5%,多项指标为历年空气质量最佳,但PM2.5改善幅度低于重点区域及河北、天津等省市,能源结构不优等情况依然突出。下一步,全省将做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扬尘管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清单修订等工作,提前筹划开展清洁取暖相关工作,落实大气质量状况通报提醒机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宁夏2020年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综合评价为优秀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审核结果的函》,宁夏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空气质量指标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5.1%,比“十二五”末提升3.7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3μg/m³,比“十二五”末下降15.4%。
关键词: 国际合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应邀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视频对话
3月11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邀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视频对话。中方建议公约秘书处应抓紧组织起草一份全球综合性报告,盘点各国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以及制定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等工作进展,梳理各国对COP26的主要关切,拟定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及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清单,发挥联合国以及COP26主席国的政治领导力,加强与各方沟通协调,推动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