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生态环境部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出“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介绍“十四五”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就“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散煤治理及清洁取暖、减污降碳的协同治理、秸秆焚烧造成重污染天气、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冬奥会期间大气质量保障等问题答记者问。
——生态环境部
官方发布
2.20
工信部发布《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车辆今后一个时期的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对推动汽车产品节能减排、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支撑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工信部
2.22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旨在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见》明确了2025年和2035年的具体目标,部署了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重点工作任务。
——中国政府网
2.23
生态环境部通报2021年1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1年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7%,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4μg/m³,同比下降15.6%;PM10浓度为89μg/m³,同比上升8.5%;O3浓度为85μg/m³,同比下降3.4%;SO2浓度为14μg/m³,同比持平;NO2浓度为36μg/m³,同比上升16.1%;CO浓度为1.5mg/m³,同比下降6.2%。
——生态环境部
2.24
全国宣传贯彻《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视频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推动监管、监测、执法有效联动、闭环管理,提高执法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构建管理更加高效的制度体系、权责更加清晰的治理体系、追究更加有力的监管机制、更加科学精准的技术规范体系、基础更加完备的保障体系。
——生态环境部
地方新闻
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2021年1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八,总体较好。PM2.5平均浓度为38μg/m³,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最优,全月优良天数比率77.4%,无空气重污染日。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预计受元宵节烟花爆竹的燃放和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共同影响,元宵节期间北京市将发生明显空气污染过程,最高可达4级中度污染,预计空气质量将在3月1日转好。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按下“减碳”加速键,力求形成现代化低碳治理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持续推进深度脱碳,具体将在深化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推动能源低碳革命,提升城市系统碳汇能力,构建现代低碳治理体系,强化碳减排技术保障支撑,协同合力应对气候变化这六个方面发力。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天津市
2021年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总结了“十三五”及2020年生态环保工作,谋划部署“十四五”和2021年相关工作。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要做好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区域协同、构建自然生态新格局、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应对,以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六方面重点任务。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
天津市公布2021年1月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PM2.5、PM10和NO2月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值。其中PM2.5月均浓度为49μg/m³,超标0.40倍;PM10月均浓度82µg/m³,超标0.17倍;NO2月均浓度50µg/m³,超标0.25倍。SO2月均浓度、CO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和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均达标。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2021年重点工作。 大气治理方面,2020年,自治区在污染防治攻坚、环保督察整改、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2021年,自治区将加强燃煤污染防治、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组织编制碳达峰方案,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加快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内蒙古生态环境厅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召开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十三五”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谋划“十四五”和2021年重点工作。2021年,黑龙江将聚焦散煤污染、秸秆焚烧、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及重大专项环境执法监督检查等工作。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
黑龙江科技对外合作处召开处务会,强调加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助力“减污降碳”。近期,科技对外合作处重点任务将聚焦组织开展重点技术攻关,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成立碳捕集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联盟,聚焦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短板等内容。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
河南省春节期间全域禁燃禁放烟花爆竹成效显著。全省大部分城市PM
2.5中钾离子浓度仅是相邻省份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部分燃放地区的1/15。2月11日至17日7天春节假期,全省空气优良天数为4天。在除夕至初一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时,河南省空气质量仍普遍良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湖南省
湖南省召开厅务会议,会议审议了2021年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目标及《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度工作方案》。《方案》明确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等任务,并为各项任务确定牵头省直单位与参与单位。会议还审议了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夏季攻势”任务清单等。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5%,创近年来最佳,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22μg/m³,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创2014年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成绩;臭氧浓度为138μg/m³,较2019年下降12.7%,实现四年来PM2.5与臭氧首次同步下降。此外,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35.61亿元,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议主要介绍《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有关情况以及开展排污许可的工作情况。到2020年,广东省全面完成约69万多家排污单位的摸排,摸排排污单位数、核发排污许可证数和排污登记数均列全国第一。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
海南省印发《关于加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旨在加强固定污染源的管理,提高发证排污单位的按证执行力度。《通知》明确将开展对已发证排污单位的材料及副本复核工作,排污单位要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工作并按期上报执行报告。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重庆市
重庆市率先发布《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及《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评价(试行)》,旨在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规范和指导规划环境影响、建设项目中碳排放评价工作,文件规定了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中进行碳排放评价的一般工作流程、内容、方法和要求。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四川省
四川省召开移动源污染防治攻坚推进会,会议总结前期移动源抽检工作进展,讲解现场抽检技术要点、规范要求,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移动源攻坚工作。会议强调全省各地要综合分析移动源对大气的影响,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各部门协调,降低移动源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为下一步全省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贵州省
贵州省印发2021年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提出一系列大气治理与低碳发展相关目标。一是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二是实施煤电扩能增容提质行动;三是规范发展新能源汽车;四是加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五是强化绿色转型,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倡导绿色出行,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六是强化制度体系建设,推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云南省
云南省印发《云南省生态环境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旨在优化云南省生态环境领域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加强生态环境重点领域精准化投入。对生态环境规划制度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执法、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生态环境管理事务与能力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行了规定。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甘肃省
甘肃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甘肃省“三线一单”编制情况和《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相关内容。结合“三线一单”成果,甘肃省提出两个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形成以“三线一单”成果为基础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制度;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省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新疆
新疆举办2021年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理论业务培训,确保各项部署切实传达到基层。培训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生态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切实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总目标,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起好步、开好局。
——新疆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