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生态环境部召开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20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谋划“十四五”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具体包括:系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编制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依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做好基础支撑保障工作。
——生态环境部
官方发布
1.25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首届加速适应部长级对话会议并发表讲话。讲话要点如下:1)中国秉承减缓与适应并重的理念,目前正在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进一步统筹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2)中国将继续深化南南合作,帮助相关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3)呼吁国际社会应共同促进大规模适应行动和伙伴关系、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部
1.25
韩正出席首届气候适应峰会并致辞。其讲话要点如下:1)中国将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原则,进一步强化国内适应气候变化工作;2)呼吁各国要共同强化适应行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包括主动落实《巴黎协定》、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各国加大提升适应气候变化及开展多边合作等。
——生态环境部
1.26
1月20日以来,受污染物排放及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中北部、汾渭平原和东北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生态环境部及时开展预测会商并组织应对,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采取“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积极应对。本次污染预计于1月28日开始逐步缓解,2月1日新一轮冷空气来临后整体改善。
——生态环境部
1.26
中国单位GDP能耗实现持续递减,“十三五”期间下降近14%。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2.2%,增速比2019年下降1.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成功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国家能源局
1.27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继续优化,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降至57%以内,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4.4%,新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工作成效显著。
——国家能源局
1.28
生态环境部召开一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包括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新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发布等,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COP15目前筹备情况等相关问题答记者问。针对近日昆明恢复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会议表示春气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极大,会造成区域性重污染天气,并倡议尽量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减轻空气污染。
——生态环境部
地方新闻
天津市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关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推动会”。会议介绍了“三线一单”整体设计及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三线一单”实施应用进行部署:一是组织各区制定实施方案;二是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三线一单”的衔接;三是推动“三线一单”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一步,天津市将加大“三线一单”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第三方服务的水平,共同推动“三线一单”落地应用。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
河北省
河北省总结发布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成效。1)全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平均浓度44.8μg/m3,同比下降10.8%;SO2平均浓度13μg/m3,同比下降13.3%;O3平均浓度174μg/m3,同比下降8.4%;优良天数256天,同比增加30天;2)全省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全面改善,三市(张家口、承德、秦皇岛)PM2.5达标;3)持续推进各方面污染治理攻坚。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内蒙古
内蒙古召开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对自治区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发布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到2020年底,内蒙古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各项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5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进一步巩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内蒙古生态环境厅
上海市
上海市发布2020年12月空气质量月报。12月上海市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0.6%,出现1天重度污染。PM2.5、PM10、SO2、NO2月均浓度分别为47μg/m3、55μg/m3、7μg/m3、53μg/m3,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和CO日均值均未出现超标。共超标6天,其中5天首要污染物为PM2.5,1天为NO2。与去年同期相比,空气质量AQI优良率持平。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上海两会中27名市政协委员围绕减碳降排、尽快实现碳达峰进行提案。提案围绕以下内容:1)应尽快将钢铁等高耗能产业、交通等行业纳入碳排放配额考核指标和交易范围;2)推进碳交易,包括逐步扩大控排名单、增加合格交易主体、扩大交易品种等;3)提升绿色环保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培育环保专特精企业;4)扩大绿色低碳社区实践、推广和试点示范。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浙江省
浙江省高水平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积极开展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全面推进能源、产业、运输和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手册,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环境空气质量高水平达标。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通报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空气环境质量方面,浙江省PM2.5平均浓度为25μg/m3,同比下降19.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3.3%,同比上升4.7%。蓝天保卫战中工业废气治理和四大结构调整的年度任务均已完成。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福建省
福建省通报2020年12月和1—12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12月,九市一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AQI为2.43—3.07,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细颗粒物和二氧化氮;58个县级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同比持平;AQI为1.61—3.02,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和颗粒物。1—12月,九市一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8%,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AQI为2.32—3.01,首要污染物为臭氧;58个县级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7%,同比升高0.4个百分点;AQI为1.79—2.86,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和颗粒物。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江西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以来生态环保工作成就。2020年,江西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下一步,江西省将坚持减污和降碳协同推进,坚持问题整治和治理能力共同提升,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开局。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
山东省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相关工作进展。2020年山东省PM2.5、PM10、SO2、NO2、O3、CO浓度分别为46、80、12、32、172μg/m3和1.4mg/m3,同比分别下降11.5%、15.8%、14.3%、8.6%、8.5%、6.7%,圆满完成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的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50%的目标。此外,山东省在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管控扬尘污染、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及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均取得进展。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预案》明确区域统筹、属地管理的原则,并根据污染程度建立3级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机制;在应急处置方面,针对不同首要污染物,提出实施分类分级应急管控措施。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西
广西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此次普查对象包括广西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污染源。普查摸清了广西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该普查成果已应用于广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三线一单”编制等工作。
——广西生态环境厅
重庆市
重庆市召开2021年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视频会。会议通报了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及工作要求,并对建筑施工、道路扬尘控制和露天焚烧管控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四川省
四川省召开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大气污染防控形势,并从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提前谋划春节空气质量保障、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加强督导检查等方面部署春节前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陕西省
陕西省召开2021年秋冬季全省铁腕治霾月度点评会。2020年陕西省蓝天保卫战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全省13个市区综合指数、优良天数、重污染天数以及6项大气污染物等9项指标实现全面改善。10个国考城市PM2.5浓度41.27μg/m3,首次完成国家年度和污染攻坚战指标;重污染天数6.1天,同比减少8.9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考核目标,优良天数295.3天,创历史新高。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