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与五年前相比,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比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等约束性指标已提前完成,预计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面完成。下一步,我国将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科学确定主要目标和任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十四五”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生态环境部
官方发布
10.16
生态环境部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会议听取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7省(市)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汇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要做到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持之以恒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统筹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生态环境部
10.19
生态环境部公布9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办理情况。9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共接到环保举报36414件,环比增长12%,同比下降29%。9月大气污染举报最多,占举报总量的63%,环比增长了1%,其中,反映恶臭异味的举报最多,其次为反映烟粉尘污染的举报。
——生态环境部
10.19
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0年9月和1—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1.7%,同比上升11.2个百分点;PM
2.5浓度为21μg/m³,同比下降19.2%;PM
10浓度为42μg/m³,同比下降17.6%;O
3浓度为134μg/m³,同比下降14.6%;SO
2浓度为9μg/m³,同比下降10.0%;NO
2浓度为22μg/m³,同比下降8.3%;CO浓度为0.9 mg/m³,同比持平。1—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同比下降。
——生态环境部
10.20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视频会见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双方就应对气候变化、“无废城市”建设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黄润秋部长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傅海燕高度赞赏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并希望与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无废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绿色金融等领域加强合作。
——生态环境部
10.21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了项目合理利用小时数、项目补贴电量、补贴标准、项目核查等内容。
——国家能源局
10.22
生态环境部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听取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审议了《关于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方案》。会议强调,随着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要积极推进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在抓好数量的基础上狠抓质量提高;二是在建立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建成核心制度。
——生态环境部
地方新闻
河北省
10月15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全系统视频会议,启动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督导帮扶行动。此次行动时间为2020年10月中旬至2021年3月,河北省向各地派驻督导帮扶组,督促各地切实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全面完成全省“十三五”规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年度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和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目标任务。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河北省公布9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9月,河北省空气质量指数最小的城市是张家口市,为2.35;空气质量指数最大的城市是唐山市,为4.80;PM
2.5浓度最小的城市是张家口市,为14μg/m³,PM
2.5浓度最大的城市是衡水市,为35μg/m³。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
山西省能源局印发《山西省2020年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工作方案》。《方案》明确2020年工作总体目标: 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8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5%以上,全省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山西省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将在四方面开展:严控煤炭消费增量;压减煤炭消费存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基础工作建设。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召开太原及周边“1+30”区域秋冬防联防联控推进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部署,持续加大治理力度,以决战决胜之势推进蓝天保卫战;紧盯任务、紧盯进度、紧盯结果,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以秋冬防的好成绩,确保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将秋冬防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明确时间表和责任人,拉条挂账,倒排工期,瞄定目标,抓好落实。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召开交通运输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山西省将以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为抓手,从五方面开展行动:推进“公转铁”、推进柴油货车淘汰工作、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加强公路扬尘污染治理,坚决打赢交通运输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和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山西省已印发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任务清单,明确攻坚重点和具体要求,攻坚任务包括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太原及周边“1+30”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吉林省
吉林省召开2020年秋冬季秸秆全量化利用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吉林省要坚持疏堵结合,狠抓秸秆全量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持续加强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分类管控,加快移动式焚烧炉等推广应用,严禁秸秆违规露天焚烧。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
江苏省印发《关于对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的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通过价格手段引导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对大幅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推动全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
浙江省公布9月及1—9月全省空气质量情况。9月,11个设区城市PM
2.5浓度均小于35μg/m³,同比下降8.3%,AQI优良率平均为84.2%,同比上升9.1个百分点。1—9月,11个设区城市PM
2.5浓均小于35μg/m³;PM
2.5浓度均同比下降。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牵头,长三角三省一市信用、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领域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2020年版)》。《备忘录》明确了长三角区域联合奖惩对象以“一市三省”区域内的列入环保信用评价的排污企业和严重失信名单管理的单位(含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为主体,逐步扩大到所有排污企业、及环评机构、环境监测机构、污染源自动监控运维机构、第三方治理机构等环境服务机构,最终实现区域生态环境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全覆盖。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工作座谈会。会议听取了规划编制工作的情况汇报,与会代表就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举措、重点工程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下一步,编制单位将认真梳理总结座谈会上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开展专题研究,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工作。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江西省
江西省完成第二批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并于近期反馈了督察意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例行督察和“回头看”全覆盖。江西省内各设区市高度重视此次环保督察“回头看”,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其中南昌市对督察组交办的621件群众信访件已全部办结,责令整改379件,立案查处18件,罚款金额达160.5万元。下一步,江西省将严格落实环保督察制度,持续推动督察问题整改,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效。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
山东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贯彻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相关情况。《若干措施》共分为八部分内容: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健全环境治理法规标准体系;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健全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体系。并在五个方面有所创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激励;压实规划环评法律责任;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
河南省公布2020年9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9月,河南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驻马店、周口、新乡、许昌、商丘、南阳、濮阳、漯河、信阳、开封、郑州、平顶山、安阳、三门峡、洛阳、焦作、鹤壁、济源。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召开精准科学依法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动员会。今年以来,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截至10月18日,PM
10、PM
2.5平均浓度分别为75、46μg/m³,同比分别下降了17.6%、14.8%;优良天数为206天,同比增加52天;各项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会议强调,河南省要科学谋划,周密组织,精准科学依法开展专项行动,强力推进专项行动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目标任务。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
海南省通报2020年9月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9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为98.5%,良级天数比例为1.5%,无轻度及以上污染天。与去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1.8个百分点,优级天数比例上升38.1个百分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重庆市
重庆市发布9月及1—9月全市空气质量情况。9月,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天(同比增加1天),其中20天为优、9天为良。1—9月,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0天(同比增加17天),其中100天为优、150天为良。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四川省
四川省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六个方面重点内容: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强化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实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和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宁夏
宁夏公布1—9月全省空气质量情况:1—9月,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固原市、中卫市、吴忠市、宁东基地、银川市、石嘴山市;按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变化率排名,石嘴山市空气质量变差;其余4个地市及宁东基地均改善,改善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固原市、银川市、吴忠市、宁东基地、中卫市。
——宁夏生态环境厅
宁夏在全国率先实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城市全覆盖,汇集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固原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大气污染源清单分析,形成了各地市污染物排放特征及10类排放源、9种污染物排放情况等。下一步,宁夏计划常态化开展城市大气排放源清单编制和源解析等工作,通过加大源清单平台及数据库使用,积极开展颗粒物源解析、编制应急减排清单、制定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强化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等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更精准、更快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宁夏生态环境厅
甘肃省
甘肃省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甘肃省摸清了2017年底全省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全省各类污染源数量是33561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9574个,生活源19283个;掌握了全省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其中氮氧化物33.02万吨,颗粒物64.94万吨,二氧化硫14.44万吨。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甘肃省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整改工作目标:一是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二是生态文明理念显著增强;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四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五是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六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完善。《整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列出整改措施清单,提出了六方面强化措施:一是全面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五是严格实施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六是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青海省
青海省公开《青海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明确了四个工作目标: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高质量发展优势更加厚植,三是整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四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列出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措施清单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整改措施清单;制定了5大类19个方面的重点举措;明确了6个方面保障措施。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青海省印发《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明确了“三线一单”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2020年初步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回头看”帮扶指导工作。此次行动强调了排污许可制度的必要性,明确了企业的排污许可主体责任,提高了企业的守法排污意识。
——新疆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