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6.19-6.25」

头条新闻
为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6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方案》明确了攻坚目标:削减VOCs排放,进一步遏制夏季O3污染,重点区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及其他O3污染防治任务重的地区城市6-9月优良天数平均同比增加11天左右。重点攻坚方向包括大力推进源头替代、强化无组织排放控制、提升治污设施“三率”、深化园区和集群整治、强化油品储运销监管和完善监测监控体系等。
—— 生态环境部
 
官方发布
6.2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全国绿色工厂推进联盟牵头编制的18项绿色工厂团体标准清单集中发布,本批标准明确了电子相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的特性指标,细化了能源资源投入、环境排放以及绿色绩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将进一步促进电子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工信微报
 
6.22
为了适应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修订后的《积分管理办法》增加了引导传统乘用车节能的措施,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措施,丰富了关联企业的认定条件,将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对具备节能减排优势的车型给予核算优惠。
—— 工信微报
 
6.23
6月23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典型做法,包括:一、因地制宜完善相关规定,推动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化、常态化;二、创新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三、推行差异化监管,统筹做好执法和帮扶工作;四、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将正面清单落实落细。全国32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均制定印发落实正面清单工作实施方案并实施动态管理。生态环境部表示,将继续督促指导各地切实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持续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 生态环境部
 
6.23
6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召开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9年度进展线上评估会议。会上,专家组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园区建设、绿色发展、推进落实五个方面深入分析讨论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做法、存在的不足以及有关建议,提出了一批建议给予通报表扬的示范区、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
—— 国家发展改革委
 
6.23
国家能源局现公布并印发《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以清洁低碳为发展目标,大力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7.5%左右,能源系统效率和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新增清洁取暖面积15亿平方米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1500亿千瓦时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左右等。
—— 国家能源局
 
6.23
近日,国家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等共14个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以今年6月29日至7月5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绿水青山,节能增效”,7月2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国家发展改革委
 
6.24
6月24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公布了2020年5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降尘量平均为12.5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上升22.5%。其中,包括北京在内的22个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量平均为8.2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23.4%。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铜川市、临汾市降尘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
—— 生态环境部
 
 
地方新闻
北京市
2020年1-5月,北京市四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为同期最优,其中PM2.5累计浓度为45μg/m³,同比下降6.2%;累计优良天数120天,同比增加18天。
—— 京环之声
 
天津市
2020年5月天津市及各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7,同比下降7.6%;达标天数24天,同比增加7天;达标比例为77.4%,同比上升22.6%;无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天。PM2.5、PM10、SO2和O3浓度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7.9%、17.1%、30.0%和2.0%,NO2和CO浓度同比持平。
—— 天津生态环境
 
上海市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拟定了《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2019版)》及《上海市2019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以此作为上海市2019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等工作的依据,规范开展碳排放监测、报告和履约清缴等工作。
—— 上海环境
 
重庆市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于近日召开2019年度碳排放核查工作启动会。会议部署了2019年度企业碳排放核查及复核工作,同步启动重庆市2019年度碳交易试点控排企业和2019年度拟纳入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查工作。
—— 重庆生态环境
 
河北省
5月份,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30μg/m³,同比下降9.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14,同比下降11.2%,六项大气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同比下降。除臭氧外,其余五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2013年实施新标准以来历年同期最低。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西省
近日,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通报了2020年6月11日-6月17日期间,全省55个国控监测点位(不含3个清洁对照点)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并公布了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53个国控监测点位中,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幅度排名前10位及后10位的点位变化情况。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针对阳煤太化新材料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有关问题,山西省大气办对阳煤太化新材料公司进行了约谈,并实施挂牌督办。要求企业,提高政治站位抓整改、突出关键环节抓整改、全面落实责任抓整改、突出帮扶服务抓整改。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
5月,浙江省11个设区城市PM2.5浓度均小于35μg/m³,平均为26μg/m³,同比下降10.3%,其中除舟山市PM2.5浓度同比持平外,其余10个城市同比下降3.1%-23.5%。11个设区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平均82.7%,同比上升4.1%。
—— 浙江生态环境
 
江西省
江西省萍乡市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在2014年9月-2018年6月期间,超标向大气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行为,构成环境侵权行为。法院判决萍钢公司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费9665779.62元、评估费23万元,向原告重庆两江服务中心支付本案调查和事实上所支付的费用8000元,并在省级媒体向社会公众刊登赔礼道歉声明。
—— 江西环境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大力推进“三个治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等“三个治污”。大气方面强调了突出抓好重点时段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针对夏季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和秋冬季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气,科学实施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稳步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着力减少重污染天数。
—— 江西环境
 
山东省
6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规划》指出,在发展阶段上,要实现“三步走”;在发展布局上,着力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在重点任务上,谋划实施“七大工程”;在工作保障上,提出七项政策措施。
—— 山东环境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较2017年版,新印发的《应急预案》将重污染天气预警由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预警调整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级,应急响应也相应调整为Ⅲ级、Ⅱ级、Ⅰ级三级。
—— 山东环境
 
陕西省
2020年5月,陕西省PM2.5平均浓度为26μg/m³,同比下降10.3%;平均优良天数25.9天,同比增加2.7天。建议近期全省重点强化对臭氧前体物VOCs和NOx排放源的治理与管控,关中地区应同时加强燃煤等SO2排放源的管控,预防性开展“冬病夏治”,通过持续全面协同减排,努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 陕西生态环境
 
海南省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对抽选的6家2019年下半年核发排污许可证企业开展了排污许可证后执法检查行动。检查发现部分企业自行监测的频次或因子未能达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自行监测也未保存原始监测数据等一系列问题。对涉嫌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将责成相关市县局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处理。
—— 海南生态环境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海南省水泥工业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20日。
—— 海南生态环境
 
 
四川省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和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联动帮扶工作方案》,明确今年6-12月,川渝对毗邻地区每月开展1-2次交叉帮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重点工业污染源管控、移动源污染防治、露天焚烧管控、污染天气应对和加强监测预警。
—— 四川生态环境
 
青海省
青海省对全省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废弃物处理、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五大领域持续开展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逐步建立了省、市(州)两级行政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清单编制总体结果表明,2015年至2018年,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年均排放总量的70%来源于能源活动产生。
—— 青海生态环境
 
新疆省
新疆生态环境厅要求全区排污单位尽快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完成排污许可证申领或登记工作,明确了申报要求和法律责任。对未按时限领证排污者或不按证排污者,各级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将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 新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