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5.29-6.4」

头条新闻
生态环境部于近日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介绍了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情况,以及1951-2019年全国气候变化情况。2019年,337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18年降低约4.1%。
—— 生态环境部
 
 
官方发布
5.29
5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证监会起草了《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2015年版目录相比,新版绿债目录新增了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装备制造类项目,增加支持部分节能环保装备和绿色产品的贸易活动融资、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等购置消费融资,这将进一步丰富绿色债券支持产业项目范围,有利于更多类型的节能环保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融资,进而提升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
—— 中国环境
 
 
6.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展6月上半月(6月1日-15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6月上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总体较好,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华北、华东、东北、成渝地区和汾渭平原等地部分城市可能出现臭氧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
——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研究生态环境部6月份工作安排。会议指出,要依法、科学、精准推进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切实加强汛期环境风险防范,并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
—— 生态环境部
 
2020年1月20日至5月30日,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3%,优良天数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5.0%;PM2.5平均浓度为35μg/m³,同比下降14.6%。
——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0年能源监管重点任务清单》。其中在对“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与市场秩序专项监管”中指出,主要监管内容是对电力交易与市场秩序、电费结算、清洁能源消纳等有关情况实施监管。主要监管区域涉及跨省跨区电力市场交易的送受省(区、市),该项监管将在2020年6月启动,6-7月开展监管,12月形成监管报告。
—— 国家能源局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各省级行政区域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通知》。从全国情况看,10个省(区、市)的最低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超过30%,9个省(区、市)最低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超过15%。与2019年实际完成情况相比,东中部省份最低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同比增幅超过“三北”地区,有利于促进新能源跨省跨区消纳。同时,浙江、四川、宁夏、甘肃和青海等5个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区)的最低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适当提高,以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 国家能源局
 
 
6.2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经国务院同意发布,意见提出要改进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工作,明确城市配送车辆的概念范围,放宽标准化轻微型配送车辆通行限制,对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给予更多通行便利。
—— 中国政府网
 
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监测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下一步将在部署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展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同时,部分预期性指标,如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25%、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也要力保如期实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 生态环境部
 
 
6.3
近几日,在西北气流作用下,我国中北部先后受到两股沙尘影响,再次出现大范围PM10污染,主要原因为沙源区风速高、下游地区风力减弱,而且两股沙尘共同作用,导致北方地区出现高强度沙尘天气。
—— 大气攻关联合中心
 
 
 
地方新闻
天津市
天津市发改委、财政局于近日发布《关于下达2020年天津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第一批)的通知》。通知称预计将5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3个高效电机推广应用项目纳入2020年市节能专项资金(第一批)支持范围,共补助资金236万元。
——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天津市PM2.5年均浓度从96μg/m³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51μg/m³,提前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目标任务,改善成效显著。截至5月底全市PM2.5浓度为56μg/m³、同比改善6.7%,当月PM2.5浓度35μg/m³、首次达标,均为实施PM2.5空气质量监测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4、5月份PM2.5浓度均达到或优于二季度逐月分解指导目标要求。
—— 天津生态环境
 
6月3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19年天津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2020年天津市PM2.5年均浓度要“退五进四”,控制在48μg/m³左右。
—— 天津生态环境
 
 
上海市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环境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涵盖了实施源头减量、实行两证合一、优化环评管理、提升政府服务、加大环境基建、强化环保监管六个方面的改革措施,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 上海环境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城市车辆、重型燃气车辆实施第六阶段排放标准的通告》,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在上海市销售和注册登记(含外省市转入)的城市车辆应符合国六a阶段排放标准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销售和注册登记(含外省市转入)的重型燃气车辆应符合国六b阶段排放标准要求。
—— 上海环境
 
上海市生态环境部门与法院系统建立环境资源共治机制,召开首次联席会议,签订《环境资源多元共治机制合作备忘录》,上海市首个“环境资源多元共治机制工作联系点”揭牌成立。
—— 上海环境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详细描述了2019年上海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全面总结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其他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介绍了相关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公众参与和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 上海环境
 
 
重庆市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年重庆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6天,无重污染天数。全市环境空气中的PM10、SO2、NO2、O3、CO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 重庆生态环境
 
 
河北省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19年河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河北省空气质量为六年来最好,PM2.5平均浓度为50.2μg/m³,提前实现《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和“十三五”规划目标确定的2020年目标(55μg/m³)。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西省
近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的通知》,决定从6月开始,开展为期3个月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执法检查行动,进一步提高臭氧管控的精准性,推动实现夏季臭氧削峰,提升优良天数比例,协同降低PM2.5浓度。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黑龙江省
5月29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2020年全省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贯穿工作的始终,把“优服务”作为环评审批的重中之重,把“全覆盖”作为排污许可的首要任务,把“能落地”作为“三线一单”的核心目标,把“百日攻坚战”作为推动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黑龙江生态环境
 
6月3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19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19年,全省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燃煤污染管控、工业污染治理、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均得到了改善。实行了“全域全时段全面”秸秆露天禁烧,秸秆禁烧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时完善了预警分级标准、应急减排措施及哈大绥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机制。
—— 黑龙江生态环境
 
 
辽宁省
6月3日,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举行全省“双二十”暨水、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21个大气重污染区域整治方案,2020年将针对重污染区域环境状况,全面分析污染原因、细化治理措施、严格治理管控。同时,将整治任务措施分解到区(市、县)、街道(乡镇)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明确网格化管理责任人,确保措施落地落实,这也是落实“精准治污”的具体体现。
——辽宁生态环境
 
 
江苏省
当前,江苏省已进入夏季秸秆禁烧禁抛的关键时期,省生态环境厅将采用卫星遥感、路面巡查和PM2.5自动监测“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组织对全省各地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省级巡查,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对秸秆禁烧禁抛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空气或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予以严肃追责问责。
—— 江苏生态环境
 
 
浙江省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19年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浙江省完成了11156家涉气“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39万辆。
—— 浙江生态环境
 
近日,浙江省大气办组织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赴宁波、舟山、温州等地对部分企业自备油库油品质量进行了抽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涉及油品及尿素采购、使用等台账记录不规范的,检查组当场督促改正;根据油品检测结果,涉及油品质量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市场监管部门将对相关油品销售单位开展追溯检查。
—— 浙江生态环境
 
 
安徽省
6月3日,安徽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19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6μg/m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16个市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0.0%,群众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
—— 安徽生态环境
 
 
福建省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特别策划“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福建省六五环境日主题活动,设计制作《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宣传折页,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推广。《规范》从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等十个方面对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进行了引导。
—— 福建生态环境
 
6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明确今年重点推进工作:针对臭氧问题实施更精准的治理,在坚持机动车尾气控制、印刷涂料行业整治等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罗源湾、环湄洲湾、厦漳泉等三大连片区域的VOCs综合治理,推进钢铁行业和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强化工业炉窑污染整治,从源头减少臭氧前体物的产生。
—— 福建生态环境
 
 
山东省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省生态环境厅自2020年6月1日起,采用卫星遥感监测各地秸秆焚烧情况,每日通报火点数量。
—— 山东环境
 
 
陕西省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蓝天保卫战2020年工作方案》,指出2020年的工作目标是通过调整优化四项结构、实施四个专项行动、强化十项保障措施,全面完成“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
——陕西生态环境
 
 
河南省
6月3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打赢蓝天保卫战专题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为加快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河南省生态环境厅针对重点行业研究制定了河南省《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涂装工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印刷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七项地方标准报经省政府同意,已于2020年5月13日由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并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 河南环境
 
 
湖南省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于6月2日组织召开全省ODS环境监管培训班。会议就如何加强ODS的淘汰管理进行了工作任务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就《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消耗臭氧层物质监管指南(试行)《湖南省HCFCS使用、销售备案制度以及信息数据收集和报送制度》《湖南省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制冷系统或灭火系统的维修、回收、再生利用、报废或销毁等的备案制度》《湖南省关于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备案登记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对涉ODS的企业如何进行备案登记做了专题辅导。
—— 湖南生态环境
 
近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19年湖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全省1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7%,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3.0%,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1%,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2%。
—— 湖南生态环境
 
 
广东省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环保产业协会、省环科院、中山大学等单位,于5月26-28日在重点城市开展“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专题宣讲活动”,通过会议宣讲与实地考察,主动把VOCs管控相关政策法规、高效适用的治理技术以及销号式综合整治成熟经验“输送”到VOCs减排压力较大的重点地市;同时打造了一支“管理+科研+技术”专家型指导服务团队,对在VOCs治理过程存在技术难点及问题的典型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服务,深入工程现场给予指导问诊。
—— 广东生态环境
 
 
海南省
海南省六五环境日媒体见面会于6月3日在海口举行,会议指出今年重点工作包括:持续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严禁两个推进”;推进建材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大城市扬尘管控力度,推进施工工地扬尘精细化管控;组织开展海南省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大气环境保护要求编制工作,进一步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等。
—— 海南生态环境
 
 
四川省
5月27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2020年度第一次工作推进会,强调今年工作的核心思路:紧盯目标、守好底线;强化领导,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做实工作;要提前谋划,摸清底数。
—— 四川生态环境
 
5月28日,川渝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第一次会议在重庆永川召开。会议通报了川渝两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分析了大气污染成因、传输规律和近期空气质量形势,讨论通过了《川渝地区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联动检查工作方案》。
—— 四川生态环境
 
6月1日,四川省3市及11个县市区分别签订《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将在区域合作、执法检查、风险防控、应急联动、联合审批、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区域联动,协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
—— 四川生态环境
 
 
云南省
近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19年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年评价结果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要求。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甘肃省
5月31日,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了《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和大纲》审查会。会议指出,要创新规划编制手段、打破传统思维惯性、“跳出环保看环保”、立足生态谋发展;在目标指标测算、政策效果评估、意见收集引用等方面,要广泛应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 甘肃生态环境
 
6月2日上午,2020年“六·五”环境日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兰州举行。发布会介绍了2020年“六·五”环境日甘肃主场活动相关情况,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了《2019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甘肃省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 甘肃生态环境
 
近日,甘肃省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方案》。《方案》要求逐步实施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城乡结合部及周边乡镇居民取暖土炕、土灶、小火炉煤改气、煤改电或洁净煤替代工程,到2020年累计完成100万户改造;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求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20%;有序发展水电,优化风能、太阳能开发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青海省
6月2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全省重点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6.1%,同比上升0.6%。
—— 青海生态环境
 
 
广西
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2019年广西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总体保持良好,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 广西生态环境
 
 
宁夏
6月3日,宁夏举行了2019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截至4月底,全区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92个,淘汰燃煤锅炉9台,实施燃煤锅炉煤改电、煤改气7台。
—— 宁夏生态环境
 
 
新疆
新疆重点区域部分城市颗粒物源解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在非采暖期的主要污染物是扬尘。为推进非采暖期“乌-昌”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对“乌-昌”区域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调查监测,发现施工工地、道路以及部分重点区域施工现场都存在扬尘污染问题。
—— 新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