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向重点区域相关省和城市人民政府发送了《关于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函》,指出2019年10月—2020年3月,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PM
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0%,80个城市中,76个城市PM
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目标要求,75个城市满足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
—— 生态环境部
官方发布
4.21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多措并举,通过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复核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从严查处、推进信用管理、推动社会监督和舆论宣传等多种方式,将建设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环评单位和环评人员全部纳入环评文件质量责任追究范畴,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下一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结合各自环评文件复核计划、环评事中事后监管计划等工作,持续组织开展一年两次的环评文件质量专项检查。
—— 生态环境部
4.23
近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公布了2020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2+26”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3.8–20.7吨/月·平方公里之间,平均为10.5吨/月·平方公里,同比上升2.9%,其中11个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小于9.0吨/月·平方公里,17个城市平均值大于9.0吨/月·平方公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6.3–8.6吨/月·平方公里之间,平均为7.3吨/月·平方公里,且11个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均小于9.0吨/月·平方公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各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0吨/月·平方公里。
—— 生态环境部
地方新闻
北京市
为有效控制道路扬尘污染,压实属地扬尘治理责任,2020年3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北京市平原地区261个乡镇(街道)合计1821条主要道路的尘负荷进行了监测评估。结果表明,朝阳区崔各庄地区、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朝阳区金盏地区为城六区道路尘负荷最高的三个乡镇(街道);通州区漷县镇、昌平区天通苑南街道、房山区东风街道为郊区平原地区道路尘负荷最高的三个乡镇(街道)。
—— 京环之声
天津市
近日,天津市通报了2020年第一季度各区降尘量监测结果:全市降尘量平均值为6.1t/km² ·月,各区降尘量在4.0-8.4 t/km² ·月之间,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下降21.8%,环比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11.6%。全市16个区中降尘量排名较好的区为蓟州区、宝坻区、宁河区,排名较差的区为滨海新区、津南区、西青区。
——天津生态环境
河北省
4月23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北省2019-2020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河北省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状况和攻坚行动开展情况。全省2019-2020年秋冬季空气质量全面改善,传输通道城市改善显著,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污染程度明显减轻。下一步将实施“八大攻坚”:大力实施重污染城市“退后十”攻坚、坚定不移实施去产能和退城搬迁攻坚、坚持不懈开展散煤整治和清洁替代攻坚、统筹开展重型柴油车污染治理攻坚、持续开展扬尘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重点污染物深度减排攻坚、积极推进臭氧污染攻坚、科学精准治理重污染天气攻坚,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西省
4月20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0年3月及1-3月环保指标完成情况。3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39,同比下降16.7%。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1%,创采暖期单月历史最高值;全省11个设区市无一出现重污染天,首次实现采暖季月份设区市重污染天“清零”;6项监测指标中,除O
3浓度124μg/m³同比上升0.8%外,其余5项指标均全面改善。1-3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6.16,同比下降17.1%。优良天数比例为63.7%,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全省11个设区市累计新增优良天数102天,其中一级优净增52天,累计减少重污染天数27天,且6项监测指标均全面改善。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内蒙古
4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0年1-3月全区空气质量状况:平均达标天气比例83.4%,同比下降6.7%。PM
2.5平均浓度44μg/m³,同比上升25.7%;PM
10为70μg/m³,同比上升2.4%;SO
2为19μg/m³,同比下降5%;NO
2为24μg/m³,同比下降4%;CO为1.7mg/m³,同比上升21.4%;O
3为96μg/m³,同比下降1%。
——内蒙古生态环境
为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全市春季大气环境质量,呼伦贝尔市各旗市区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扎兰屯市、阿荣旗、扎兰屯市、莫旗、鄂伦春旗等旗市区,分别开展了包括印发《关于加强春季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启动秸秆禁烧巡查工作机制、召开工作调度会等工作。
——内蒙古生态环境
辽宁省
3月下旬,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秸秆焚烧遥感卫星监测到大连市秸秆焚烧火点38个,其中庄河市17个,瓦房店市13个,数量较多。主要问题为秸秆禁烧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处罚和责任追究不到位、群众工作不到位。
——辽宁生态环境
吉林省
为进一步做好"吉林省重点排放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社会责任评价"工作,吉林省生态环保厅决定开展重点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工作。2019年度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的企业范围为:全省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8个重点行业中,在2013-2019年期间,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本次主要披露二氧化碳、甲烷的排放信息。
——吉林生态环境
4月17日,吉林市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秸秆禁烧管控工作。会上通报了近期全市秸秆火点、离田和计划烧除情况,并强调接下来的工作:一是保持秸秆禁烧工作定力,进一步细化禁烧责任;二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强监管;三是分类施治,突出重点环节,务求实效。
——吉林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
近日,黑龙江省多个县(市、区)出现秸秆露天焚烧火点,黑龙江省有效解决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与省财政厅、省纪委监委等部门联合行动,严格执行《黑龙江省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工作奖惩暂行规定》,采取约谈、问责、扣拨资金等措施,有力落实省委省政府秸秆“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要求。2019年9月15日以来,5个县(市、区)被约谈,共问责党政干部50名,拘留焚烧秸秆人员47人,被扣拨资金已近两千万。
——黑龙江生态环境
上海市
为促进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提升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涂装)的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水平,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了《整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涂装)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两项指导性技术文件。
——上海环境
江苏省
近日,江苏省举办了《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会上省生态环境厅表示,要加快补齐四大短板,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眼”,严惩数据造假;市场监管部门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以全面、准确、真实监测大气、水和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健康指标”为目标。《条例》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是全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地方性法规。
——江苏生态环境
浙江省
为更好地落实《浙江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浙江省大气办面向全省公开征集了一批“打赢蓝天保卫战”治气典型案例,委托省环境科学学会负责评估筛选工作,推出若干个效果显著、方法创新、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为各地治气工作提供示范。
——浙江生态环境
近日,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基于TERRA/MODIS(上午)和AQUA/MODIS(下午)卫星遥感数据,通报了2020年3月及1-3月浙江省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情况。3月,全省未监测到火点(不包括云覆盖下的火点信息)。1-3月,共监测到全省秸秆焚烧火点2个,所属辖区均为温州市;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秸秆焚烧火点数减少5个,其中温州市火点数同比增加,其他市未监测到火点。
——浙江生态环境
近日,《浙江省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浙江将从共建区域生态文明体系、推进江河湖海水环境协同治理、深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等方面发力,力推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
——浙江生态环境
安徽省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印发了《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框架、程序规范、权限责任、结果运用等内容,紧扣安徽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主要亮点包括:明确了四种不同的督察形式;对督察内容进行了细化;将经过前两轮省级督察实践检验的工作程序、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等进一步固化和明确。
——安徽生态环境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修订印发《安徽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可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将预警划分为3个等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黄色预警(Ⅲ级)、橙色预警(Ⅱ级)、红色预警(Ⅰ级)。
——安徽生态环境
福建省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0年1-3月全省县级以上9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9.3%,同比升高0.4%,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2.27至3.12,首要污染物为臭氧、颗粒物;全省58个县级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9.8%,同比升高0.7%。
——福建生态环境
江西省
为强化企业生态环境保护诚信管理,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西省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公开承诺制度(试行)》方案,要求江西省行政区域内的排污企业就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等方面作出承诺,并向社会和企业职工公开。该制度将先行在年度重点排污单位推行。
——江西环境
近日,江西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大气专委召开了2020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分析视频会。会上,特别通报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强调要“工程性、规范化”整治工业企业污染;要“大力度、硬措施”攻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要“广覆盖、无死角”严控秸秆露天焚烧,加强监控手段,提升、发挥好资金的奖罚效果,充分调动群众监督和举报的积极性;要“精细化、严执法”管控城市生活污染,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江西环境
山东省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于4月17日召开了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视频会议,按照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工作要求,聚焦聚力、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建设,总结2019年主要工作,部署今年生态环境监测任务,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 山东环境
湖北省
湖北省近日出台《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基本制度框架、工作格局、督察程序、权限、责任和要求等,进一步压实全省各地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湖北。
—— 湖北生态环境
湖南省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3月份及一季度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3月,全省1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3%,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3月,全省14个市州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8%,同比上升0.4%;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2%,无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本月,除长沙、常德和益阳外,其他11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均为100%。
——湖南生态环境发布
广东省
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整治工作的通知》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广州将开展家具制造行业VOCs污染整治,通知规定今年10月1日后不符合整治任务要求、继续开展生产活动的企业,将由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查处。
—— 广东环境保护
4月17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提出深圳市今年要做到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面落实2020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实施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业源减排、绿色施工、绿色生活等“十大工程”80个项目。
—— 广东环境保护
广西
广西将推动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和“一证式” 监管。根据试点工作方案,广西将在今年4月底前完成2017-2019年间33个已发证行业的清理整顿(核发许可证和登记),9月底前完成2020年34个行业的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通过落实“摸、排、分、清”四项工作任务,全面摸清固定污染源底数,做到逐个销号、应发尽发,将所有固定污染源全部纳入生态环境管理,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
—— 广西生态环境
广西针对当前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近日印发了《广西秸秆禁烧三年工作方案(2020-2022年)》,要求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工作机制,包括目标责任、联动巡查执法、督查通报、预警问责等方面机制;明确重点任务,通过“抓实、抓细、抓小”推进全区秸秆禁烧工作。
—— 广西生态环境
海南省
截至4月15日,海南省已完成了排污许可证整顿清单中的2940家企业的发证和登记工作,提前完成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任务。
—— 海南生态环境
海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圆满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本次普查结果显示,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对比,海南省的工业源增长14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增长16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增幅达17倍。
—— 海南生态环境
海南省3月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 100%,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为 96.4%,良级天数比例为3.6%;与去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比例持平,优级天数比例上升 4.2 个百分点。全省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为PM
2.5 13μg/m³、PM
10 24μg/m³、O
3 87μg/m³、SO
2 4μg/m³、NO
2 6μg/m³、CO 0.8mg/m³。与去年同期相比,PM
2.5、PM
10浓度分别下降了 5μg/m³、7μg/m³,O
3浓度上升了 4μg/m³,SO
2、NO
2和 CO 无明显变化。3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靠前的市县分别是五指山市、琼中县和文昌市,排名靠后的市县分别是昌江县、儋州市和澄迈县。
—— 海南生态环境
重庆市
截至4月1日9时,重庆市“2020年前应发证或登记”企业依申请核发排污许可证160张,完成网上登记6186家,清理整顿总体工作完成率达71.59%。重庆市将持续全面做好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加快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
—— 重庆生态环境
四川省
4月22日,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气候透明度:四川企业在行动——2019年度四川省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回顾与展望》,这是全国首份由省级专业机构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透明度评估报告。除雅安市、甘孜州外,四川省对19个市(州)的71户企业开展了信息披露(不含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属企业,电网领域率先在全国组织开展全行业披露),覆盖约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约30个四川航空或10个广元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四川生态环境
为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4月17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召开部分机动车检验机构约谈会,对3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因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进行了通报,三家机构分别为:成都意达车辆检测有限公司、简阳市蜀瑞机动车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和都江堰市鼎盛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
—— 四川生态环境
西藏
通过调整优化“四大结构”,2019年西藏自治区全区主要城镇空气质量逐渐上升,7地(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6%。主要调整措施包括:在产业结构方面,升级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治理“散乱污”企业,推动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在能源结构方面,整治燃煤锅炉,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在运输结构方面,推进“公转铁”,加强车船结构升级,发展新能源公共交通,淘汰老旧车,升级油品质量,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在用地结构方面,推进防风固沙和退耕还林工程,整治露天矿山,加强扬尘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
陕西省
4月21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情况》发布会,介绍了2020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安排部署情况:以服务环境管理与决策为导向,以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为根本,坚持“支撑、引领、服务”三大定位,科学谋划“十四五”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切实发挥“顶梁柱”作用,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支撑。今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归结为突出“四个重点“,即“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监测制度建设、推进监测网络建设、落实《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实施意见》,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强调在环境监测与预报、应急监测与环境执法监督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和信息公开等方面“做好八项工作”、强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在“全面从严治党和行风建设”、“系统能力建设”、“人才队伍”三个方面的建设。
—— 陕西生态环境保护
青海省
近期,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了《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方案》,为适应疫情防控形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分类管理工作,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免于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正面清单覆盖省、市(州)、县三级590余家企业(项目),有效期至今年9月底,并根据疫情可适当延长。但正面清单不等同于“不管不问”“降低要求”,而是通过实行分类管理、差异化监管,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 青海生态环境
新疆
乌鲁木齐市近日发布《乌鲁木齐市2020年“天变蓝”攻坚实施方案》,提出6个方面36条措施,全力组织实施控煤、控污、控尘、控车、区域联防联控,促进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切实得到改善。
—— 新疆生态环境
4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了《自治区2020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推进重点区域65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工业炉窑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明确2020年主要目标:确保实现《自治区党委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和“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同时确保如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及有关重要指标。《要点》还明确了7大方面25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从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固废与化学品环境管理等方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新疆生态环境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截至目前,全区承担的9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72项,完成率为76.6%,2020年有22项整改任务需要交账销号。其中整改任务主要包括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矿业权清理和生态修复、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填埋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区域覆盖14个地州市,涉及10个厅局单位。
—— 新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