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2.21-2.28」

头条新闻
 
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邀请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有关专家,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分析解读近期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工业活动水平变化。今年春节以来(1月23日-2月13日),“2+26”城市监测到明显的工业热高值信号,共计高值区848个,同比增加22.4%。从空间分布上看,工业热高值主要出现在邯郸、唐山、太原、长治、天津等城市。从工业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钢铁、建材、电厂等企业密集分布的区域。
——大气攻关联合中心
 
 
官方发布
2.21
 
近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公布了2019年12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12月,“2+26”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2.3–9.6吨/平方千米·月之间,平均为4.5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34.8%。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1.7–5.3吨/平方千米·月之间,均小于9.0吨/平方千米·月,平均为4.1吨/平方千米·月。
—— 生态环境部
 
 
地方新闻

北京市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2020年1月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1月份,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59μg/m³,同比上升13.5%;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分别为66μg/m³、6μg/m³、40μg/m³,同比分别下降20.5%、33.3%、20.0%。达标天数为25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0.6%,发生空气重污染4天。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河北省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06,同比(6.18)下降18.1%;PM2.5平均浓度为65μg/m³,同比(79μg/m³)下降17.7%。总体来看,全省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均保持稳定,医疗污水、城镇污水消菌杀毒到位,生态环境质量未受疫情影响。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为有效防治扬尘污染,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河北省政府近日公布《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自2020年4月1日起施行。该方法共有六大创新要点:一是明确科学防治扬尘理念,鼓励推广和应用扬尘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二是明确职能部门扬尘防治责任,其中生态环境为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三是规定扬尘防治措施和扬尘污染物排放“双达标”要求;四是分类细化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五是实施应急减排差异化管控;六是强化扬尘污染法律责任。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西省
 
近日,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通报了2020年2月13日-2月19日期间全省55个国控监测点位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环境空气质量较好的前三个点位依次为吕梁离石区环保局点位、长治潞州区德盛苑点位、吕梁离石区自来水公司点位;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后三个点位依次是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禹都开发区点位、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新区点位、运城盐湖区运城中学点位。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针对复工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开机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复工企业废气治理设施开机指导手册》,为企业有序可控复工、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技术保障。该《指导手册》介绍了当前浙江省重点领域的典型废气处理工艺,明确了疫情期间的日常联防联控措施,并对通风及废气治理提出了相关防疫措施,再结合企业特点对开机前检查要点、启动运行、运行负荷及关键参数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指导,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浙江生态环境发布
 
陕西省
 
近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月1日至24日,全省13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77,同比改善28.3%,PM2.5浓度平均为61μg/m³,同比下降35.8%,优良天数平均为15.6天,同比增加5.2天。总体来看,全省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未受疫情影响。
—— 陕西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