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1.31-2.7」

头条新闻
 
1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全国六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公布2020年2月中上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2月中上旬,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整体一般,华南和西南大部分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东北和西北大部分区域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地可能出现中度污染;京津冀、长三角区域以及汾渭平原部分城市可能出现轻度至中度污染过程,部分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
——生态环境部
 
官方发布
2.03
近日,大气攻关联合中心专家正面回应了春节期间北方重污染天气成因问题。攻关中心副主任柴发合表示,春节期间,工业企业、施工工地、重型载货车等人为排放源与平常相比确实有所减少,但烟花爆竹燃放导致污染物大量增加,同时排放量占比较大的重污染行业变化不大。这是造成重污染天气的主观因素。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专家也分析认为,春节期间出现了重污染天气,客观因素是不利气象条件,主观因素还是污染排放。
——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地方新闻
 
江苏省
 
全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于2020年1月9日经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从法规制度上固化了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的改革成果和实践经验,对规范环境监测活动、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意义重大。
《条例》具有十个鲜明特点:一是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定义进行了拓展和外延;二是明确生态环境部门对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三是加强生态环境部门所属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四是明确生态环境监测站点的公益性、合法性地位;五是强化生态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信息的权威发布;六是确定自动监测数据在环境执法中的法律地位;七是明晰生态环境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环境监测机构监管职责;八是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的查处力度;九是强化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监督管理;十是建设全省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平台。  
——江苏生态环境
 
四川省
 
2月5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环境监测工作视频会议,对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环境监测工作再部署再安排,提出五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化监测预警;三是完善应急监测预案,提前谋划应急准备工作;四是及时发布环境质量信息和应急监测结果;五是在应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决杜绝打折扣执行、形式主义、擅离职守、瞒报漏报、贪污挪用、造谣传谣等恶劣行为。
——四川生态环境
 
陕西省
 
近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方案》提出,要掌握疫情处置时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坚持贯彻防疫为主、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协调联动、以人为本、科学监测的方针,做好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陕西生态环境
 
湖南省
 
2月4日,湖南省副省长陈文浩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省2020年重污染天气应对和联防联控工作。陈文浩强调:当前湖南省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中压力最大的是蓝天保卫战,其中最突出的是重污染天气问题。应聚焦四个重点:以特护期为重点时段,以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为重点区域,以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面源为重点领域,以PM2.5为重点因子,精准治污。要强化和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和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中心;完善会商机制、预报预警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畅通预报预警渠道,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清单,并加强专项执法和重点督办,推动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应急减排相关措施落实落地。
——湖南生态环境
 
2月4日,湖南省副省长陈文浩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湖南省共计核发火电、造纸、钢铁等33个行业排污许可证3462张,圆满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随着国家对排污许可证核发思路的调整,全省有近7万家固定污染源须在2020年前全面进行清理整顿并逐一核发。陈文浩强调,目前首要任务是要全面摸清全省固定污染源底数,完成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坚持“先发证后到位”,按照“摸、排、分、清”四个工作步骤,全面完成“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确保按期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的“全覆盖”。
——湖南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