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1.11-1.17」

头条新闻
 
1月12日至13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特别指出,2019年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20年要做好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
——生态环境部
 

官方发布
 
1.11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在《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持续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 提升环境监管效能》,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精神:一是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覆盖,修订《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二是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精准减排;三是深度衔接融合生态环境制度,打通有效支撑“环评—许可—执法”的技术规范体系;四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五是严格依证监管执法。
—— 生态环境部
 
1.1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介绍:“十四五”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点位优化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点位数量将从当前的1436个增加至近1800个,解决了城市新增建成区缺少点位、现有建成区点位密度不均衡等问题,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全覆盖。
—— 生态环境部
 
1.15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信访投诉工作机制 推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的工作创新理念有:一是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提倡鼓励全社会参与;二是从程序终结向群众满意转变。以“事情解决、群众满意”为工作核心要求;三是从“小环保”向“大环保”转变,形成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横向联合、上下联动工作模式。
—— 生态环境部
 
1.16
 
2020年1月1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全国六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开展2020年1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1月中下旬,全国大部空气质量前期较差,后期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16-19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中南部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局部地区可能出现严重污染;18-20日,长三角中北部局部重度污染;16-22日、27日,汾渭平原关中地区和山西、河南局地可能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16-23日,东北黑龙江和辽宁局地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6-20日、25-26日西北陕西和宁夏地区可能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新疆天山北坡23日起持续中度至重度污染。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24日)、初一(25日)和初五(29日),各地受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空气质量等级可能在原有预报结果上加重1~2级。
—— 生态环境部
 

地方新闻
北京市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近日通报了2019年12月16日-31日全市范围内大气粗颗粒物浓度排名后三十位的乡镇(街道),及各区排名前三位与后三位的乡镇(街道)。12月下半月全市大气粗颗粒物浓度最高的30个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南部及城区,涉及大兴、通州、朝阳、房山、东城、石景山6个区。
——京环之声
 
上海市
 
2019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5μg/m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09天,AQI优良率为84.7%。其中,优80天,良229天,轻度污染48天,中度污染7天,重度污染1天。全年唯一一个重污染日出现在5月,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 上海环境
 
河北省
 
2020年1月11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将推进油气质量升级,加强燃料及附属品管理,实施油气回收治理;推进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优化道路设置和运输结构;建立健全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监管机制,推广新能源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应用。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为巩固2019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治理成果,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于2020年1月2日起,开展为期15天的河北省2019-2020年秋冬季第四轮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截至1月12日,全省共检查企业(点位)9305个,发现并督促整改涉气环境问题2794个。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西省
 
2020年1月10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和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联手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通知》提出,一是要坚持分类处置,强化疏堵兼治;二是坚持综合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帮扶引导,完善激励政策。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
 
2019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大气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近期,因受不利气象条件、外源输送污染及本地污染物排放累积共同影响,部分地区会经历一次重污染过程。省生态环境厅将按照《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科学、精准、依法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最大程度减轻污染过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江苏生态环境
 
陕西省
 
近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与陕西省生态环境举行签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框架协议》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进一步提升了检察机关与生态环境部门的联系,促进检察机关借助“外脑”力量,对环境损害案件进行技术取证、检验鉴定,以便未来更好的为环境诉讼案件提供技术支持。
——陕西生态环境
 
2019年陕西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2.0%,保持连续三年改善;平均优良天数较上年增加1.3天。西安市、渭南市退出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咸阳市位列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第3位。
——陕西生态环境
 
广东省
 
1月15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记者会。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金銮答记者问,并表示:2020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谈三个方面:一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天天有目标,日日有改进;二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践精准治污,关注重点因子(臭氧跟溶解氧)、重点问题、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三是要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落实“一市一策一专班”。
——广东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