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12.14-12.20」

官方发布
12.14
近日,生态环境部对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推荐的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项目进行了审核,并同意上海化学工业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项目等4个项目作为试点项目开展试点工作,期限为2020年-2022年。生态环境部强调,在试点项目开展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政策机制和实施模式创新,推进多领域、多要素协同治理,着重提升环境服务质量和效能,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 生态环境部
 
12.16
12月16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欧洲政策中心举办的欧洲智库媒体交流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他表示,在减排环保方面,过去20年中国植被增加量占全球25%以上,2018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提前实现了对国际社会的承诺目标。他还提出,中欧应该将绿色增长、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可以成为双方合作新的增长点,建立绿色伙伴关系。
——外事管理
 
12.16
12月16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全国六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公布了12月中下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12月中下旬,全国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中,21-24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局地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19-21日以及23-25日,汾渭平原可能出现两次中至重度污染。新疆南疆地区可能出现持续扬沙或浮尘天气。
——生态环境部
 
12.16
近日,中国能源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将“十四五”经济和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为“四个期”,即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承接期、两个非化石目标的承接期、能源消费增量结构的变化期,及多个峰值出现或临近期。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耀华预测,随着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层面的节能潜力逐步放缓、用能结构升级的贡献提升,预计到2035年、2050年,单位GDP能耗分别降至当前水平的50%、30%以下。
——生态环境部
 
12.19
12月19日,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了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三项重要意义。一是构建分布式可再生清洁燃气生产消费体系,有效替代农村散煤。二是规模化处理有机废弃物,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三是优化天然气供给结构,发展现代新能源产业。报告还详细阐述了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以及保障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方资讯
北京市
 
近期,北京市通报了2019年1-11月空气质量状况。2019年11月,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4μg/m³;1-11月,PM2.5累计浓度为42μg/m³;截止11月底,北京市累计优良天数达到215天,其中重污染3天。
—— 京环之声
 
上海市
 
12月13日,中日双方于上海市环科院召开改善大气环境研究与示范项目中期评估会。生态环境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关(IGES)、日本环境卫生中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以及项目实施单位出席了会议。上海市环科院和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分别代表两城市分享了试点项目实施过程、目前进展、实施效果,结合科学监测对从日本引进的纳米蜂窝技术进行了实际应用评价。
—— 上海环境
 
根据《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及《上海市减硝行动实施方案 (2018-2020年)》等文件要求,上海市长宁区将全力推进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截至目前,长宁区已累计完成98%锅炉提标改造任务,预计年底前将252台锅炉提标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 上海环境
 
河北省
 
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自12月初起,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统筹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执法力量,围绕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工业企业是否达标排放、涉气企业应急减排措施是否落实等13项重点工作内容,通过无人机飞检等高科技手段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开展执法检查。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东省
 
12月16日,山东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山东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规定(草案)》,禁止使用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有明显可见烟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目前全省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为50万台左右,已成为山东省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 山东环境
 
浙江省
 
日前,浙江省通报了11月环境空气质量情况。11个设区城市PM2.5浓度范围为16~43μg/m³,平均浓度为33μg/m³;舟山市等7个设区城市PM2.5浓度小于35μg/m³;舟山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同比下降(分别下降15.8%、12.1%、11.4%、2.9%)。11个设区城市AQI优良率范围为83.3%~100%,平均95.8%;绍兴市和嘉兴市同比上升(分别上升6.7和3.3%)。
—— 浙江生态环境
 
山西省
 
近日,山西太原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排查监督工作。截止12月16日,太原非道路移动机械已完成摸底调查7568台,编码登记6619台。同时,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内开展监督抽测工作,共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7464台,其中不合格数1249台,清场268台。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近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1-11月各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长治、晋中、忻州3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好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其余8市均差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最好的3个城市依次是:长治、晋中、忻州,最差的3个城市依次是太原、运城、晋城。与去年同期相比,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上升3.0%,其余10市均有所下降,降幅前三位的城市依次为:晋中(-24.1%)、忻州(-21.7%)、临汾(-20.3%)。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四川省
 
12月18日下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岳东主持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专题会议。会上,李岳东对于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工作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加大统筹协调,强化组织领导;二是狠抓污染源头,强化重点措施;三是立即响应,提前管控时间;四是各地统一行动,协同减排;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处理问题;六是加密联合会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分析预测。
—— 四川省生态环境
 
陕西省
 
近日,陕西省通报了11月环境空气质量情况。2019年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57μg/m³,同比下降1.7%;平均优良天数22.0天,同比增加1.7天。2019年1~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45μg/m³,同比上升2.3%;平均优良天数246.8天,同比减少0.5天。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
 
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汾渭平原纳入环境污染三大重点防控区域之一,晋、陕、豫三省11个市(区)成为联防联控区域。近日,陕视新闻梳理了陕西省2019年在防控污染方面所做的四点主要工作:第一,全面部署,统筹谋划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第二,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第三,完善机制,不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合力;第四,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大气污染治理能力。下一步,陕西省将全面抓好区域联防联控,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围绕攻坚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强化关中地区联防联控,细化应急减排清单,实行企业分类分级管控,严防政策“一刀切”。
—— 陕视新闻
 
江苏省
 
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企事业环保信用评价办法》,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正式版扩大了评价对象范围,规范了信息归集和告知程序,优化了信用记分标准,并进一步落实了环保“领跑者”制度。
—— 江苏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