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11.29-12.5」

官方发布
11.29
11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公布了12月中上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12月中上旬,全国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6-8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可能出现PM2.5中度至重度污染;9-13日,长三角区域中北部可能出现PM2.5短时中度至重度污染;10-14日,华南南部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污染;新疆天山北坡和南疆地区可能出现持续扬沙或浮尘天气。
—— 生态环境部
 
12.2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提出了对自动监测数据的要求:一个自然日内垃圾焚烧厂任一项或者一项以上超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或超过地方污染物排放日均值标准的可定位排放超标;正常工况下焚烧炉膛内热电偶测量温度的五分钟均值不得低于850摄氏度。《规定》明确了对超标排污、炉膛温度不符、非正常运行、逃避监管等行为的具体处罚措施。
—— 生态环境部
 
12.4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意见》包含以下几点主要内容:一是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包括构建支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格局,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完善实施仪器设备与数据共享机制。二是优化科研立项,加大投入力度。三是深化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赋予部属科研单位更大自主权,强化绩效管理,简化科研活动过程管理。四是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五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地。六是加强作风学风建设。
——生态环境部
 
12.5
近期中国气象局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开展了2019年12月-2月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预测会商。根据预测显示,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较2018年12月偏差,较2017年12月偏好,发生3天及以上持续性污染天气的可能性大。预计2020年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总体较差,其中汾渭平原略好于京津冀地区。
—— 生态环境部
 
地方资讯
北京市
 
11月15日起,北京市西城区生态环境局对辖区内锅炉使用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西城区建立执法、监测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全时执法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依法依规对存在排放超标等环境违法行为的单位予以处罚。
—— 京环之声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实施区域性电力增容改造,围绕“五个一”,即成立一个专班、建立一套机制、明确一项标准、限定一个时限、解决一系列问题;通过组建部门-属地-社区三级队伍,建立日反馈、周调度、月小结的机制,严格执行施工验收标准,确保在市级供暖保障时限前具备发电条件。
—— 京环之声
 
北京市密云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1-10月累计浓度34μg/m³,同比下降26.1%,浓度和下降率排名均为全市首位。
—— 京环之声
 
上海市
 
《上海市空气质量月报》发布了10月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3%,PM2.5为29μg/m³,PM10为45ug/m³,SO2为8μg/m³,NO2为43μg/m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未出现超标,CO日均值未出现超标。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比下降6.5%,PM2.5月均浓度同比上升16%,PM10月均浓度同比下降2.2%。
—— 上海环境
 
河北省
 
12月1日起,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2019-2020年秋冬季第三轮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对前期交办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涉气企业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重型柴油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管控情况、扬尘污染管控和达标整治情况、涉VOCs排放企业污染防治情况、“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情况、露天焚烧管控情况、农村地区散煤复燃“冒烟”情况、用煤大户燃用煤质达标情况、在线监测设施安装联网和运行情况等开展执法检查。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东省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系统改革典型经验交流会在济南召开,青岛、济宁、威海、日照、聊城5市就推进改革工作介绍了典型经验做法。5市经验包括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因地制宜。会议要求进展滞后市要学习兄弟市经验,取长补短;进展较快市要发挥模范作用、帮扶作用。
—— 山东环境
 
11月29日,山东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总结2019年度工作,全面安排部署普查总结发布阶段各项工作任务。2019年产排放量核算工作按期完成,通过了国家质量核查及第三方技术评估,初步数据成果良好。下一步,各市要进一步有条不紊地开展数据审核及比对分析,做好普查公报编制发布,深入分析污染源数据。
—— 山东环境
 
近日,山东省住建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省住建系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部署情况进行了暗访评价。其中,从山东省住建厅官方网站公布的建设扬尘治理情况评价结果来看,综合分数最高的为济南,90分,最低的为菏泽,82.73分。
—— 山东环境
 
浙江省
 
12月5-6日,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2019 年科学技术年会”在杭州举行。本次年会以“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设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题、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专题、环境咨询专题、农村环境污染整治专题等六个分会场,来自省内外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和地市学会等兄弟单位领导、相关环保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代表共450余人参加会议,交流学术进展,探讨科技创新,展示绿色技术,共商合作之道。
—— 浙江生态环境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杭州市、温州市反馈了督察情况:杭州、温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其中,杭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不够扎实,工地扬尘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比较突出。温州市企业“低散乱”现象依然明显,臭气异味扰民问题突出,部分污染企业审批手续不全、污染治理设施不配套,引发了群众较多的环境信访投诉。
—— 浙江生态环境
 
安徽省
 
11月29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在芜湖市召开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截至11月27日,全省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6.2μg/m³,同比下降1.3%,但离年度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秋冬季攻坚任务清单要求,要全域管控,在抓好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加大县域环境治理力度。
——陕西生态环境
 
四川省
 
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秋冬季暗查组进驻四川省各市,在调取当地大气污染防治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卫星地图和当地气象特点,绘制重点暗查地图。通过国控监测站实时数据,结合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分析简报,分析异常数据成因及出现规律,确定嫌疑点位,精准出击,迅速抵达现场。
—— 四川省生态环境
 
11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相关部门开展12月中上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会商结果强调,12月上旬,西南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中,6-10日以及14-15日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可能出现轻度污染。
—— 四川省生态环境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深入开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移动执法、大气污染环境应急、污染源监控和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实践应用,探索智能监管新模式,切实提高监管效率。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与中国移动、华为、海康、之维安等科技公司联合开展5G技术应用于智能环保监管的试点试验工作,近日取得初步成效。
—— 四川省生态环境
 
山西省
 
10月1日-11月30日,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1.6%,六项污染物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S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5.9%,N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4%,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8%,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5%,CO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1.7%,O3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增加33天,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80.3%,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11月29日下午,山西省秋冬季大气攻坚指挥部召开办公室第六次会议,专题研究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问题。会议强调,要落实差异化管控要求,不搞“一刀切”。对于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行业,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可采取错峰生产的方式,预先调整生产计划,实现提前减排。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
 
11月29日下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清远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获全票通过。该办法细化了对工业污染、机动车船排放污染、扬尘污染和餐饮油烟排气污染等防治、防控措施,明确了具体执法部门和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广东生态环境
 
湖北省
 
12月3日,湖北省召开全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11月份交账会,副省长曹广晶指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攻坚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全省上下要强化“督察整改制度化、环境治理长效化、追责问责科学化”意识,全面完成各项整改任务。
—— 湖北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