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11.22-11.29」

官方发布

11.22
生态环境部向重点区域相关省和城市人民政府发送了《关于重点区域2019年10月环境空气质量有关情况的函》。2019年10月,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0%,秋冬季攻坚行动初见成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共计80个城市中,47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达到目标要求,约占60%。
——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对各城市2019年10月PM2.5平均浓度和同比变化幅度分别进行了排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10月PM2.5浓度范围为32~53μg/m³,平均为45μg/m³,同比下降11.8%;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10月PM2.5浓度范围为16~50μg/m³,平均为37μg/m³,同比下降2.6%;汾渭平原11个城市10月PM2.5浓度范围为30~55μg/m³,平均为39μg/m³,同比下降9.3%。
——生态环境部
 
11.23
生态环境部向媒体发布了2019年10月和1-10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10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88.1%)同比下降2.1%;PM2.5浓度(31μg/m³)同比下降3.1%;PM10浓度(59μg/m³)同比下降6.3%;O3浓度(123μg/m³)同比下降1.6%;SO2浓度(10μg/m³)同比下降16.7%;NO2浓度(29μg/m³)同比下降6.5%;CO浓度(1.1mm/m³)同比持平。1-10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82.2%)同比下降2.4%;17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减少8个;PM2.5浓度(34μg/m³),同比持平;PM10浓度(60μg/m³)同比下降1.6%;O3浓度(151μg/m³)同比上升5.6%;SO2浓度(11μg/m³)同比下降15.4%;NO2浓度(25μg/m³)同比持平;CO浓度(1.3mm/m³)同比持平。
—— 生态环境部
 
11月21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一次重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邀请攻关联合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对本次重污染成因进行解读。11月21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逐渐形成,唐山、衡水和安阳最先出现PM2.5小时重度污染,随后发展为区域性重污染,中南部污染程度相对更高。截至11月23日14时,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256μg/m³(安阳,11月23日14时),达小时严重污染(参考日均评价标准,下同);北京市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161μg/m³(11月22日22时、23时),23日下午已降至中度污染水平。
——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11.25
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两大重点区域10月降尘监测结果。“2+26”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2.4–11.6ton/km²之间,平均为5.5ton/km²,同比下降24.7%。开封等7个城市降尘量最大值超过9.0ton/km²;鹤壁等3个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同比不降反升。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1.6–8.8ton/km²之间,平均为4.5ton/km²。汾渭平原11个城市降尘量平均值均小于9.0ton/km²。吕梁等3个城市降尘量最大值大于9.0ton/km²。
——生态环境部
 
11.28
近日,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的专项整治方案》《关于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群众举报问题排查整治的函》,《方案》强调要加强“12369”环保举报问题转办,建立完善信访举报回访机制;发现问题时要坚决避免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要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开展针对性现场抽查督办。
—— 生态环境部
 
11.29
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其中就《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重点行业企业分级标准答记者问:从工业设备、污染治理技术、无组织管控等方面,将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企业分为A、B、C三个等级,本着“多排多减、少排少减、不排不减”的原则,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
—— 生态环境部
 
地方资讯
北京市
 
2019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同比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10月份平均浓度为40μg/m³,1-10月累计浓度为41μg/m³;累计优良天数190天,优良天数比例62.5%,空气重污染3天,同比减少6天。
—— 京环之声
 
上海市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研究制定《上海市推进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强制维护制度(I/M制度)工作方案》,明确到2019年底建立并初步完善机动车I/M制度和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全市的超标机动车维修治理体系,实现检验-维修-复检闭环管理,不断提高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治理水平。
—— 上海环境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上海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监管和自动监测数据执法应用的规定》,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监管和自动监测数据执法应用的相关管理要求:取消了对国控重点企业的自动监控设施每月至少检查一次的频次要求;对大气和水污染物超标判断依据均调整为日均值,不设置允许的超标幅度;进一步强化了排污单位数据审核的主体责任和审核时限。
—— 上海环境
 
河北省
 
为严防生态环境领域“一刀切”,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建立起了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对首批纳入清单的企业项目开展“回头看”,并启动第二批拟纳入清单的项目企业筛选、审定工作。可申请列入正面清单的领域有: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保障项目、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出口型企业生产保障项目和军民融合重点企业生产保障项目等四个方面。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近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统筹生态环境系统人员力量和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力量10.3万余人,混合编组,集中对全省农村地区开展严防散煤复燃大排查专项行动,行动期间,深入全省51560个村(社区、居委会),入户检查1049.4195万户。不折不扣迅速整改,推动了清洁取暖有效落实。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东省
 
11月22日上午,山东省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授牌仪式暨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未来,市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要切实提高大局意识,继续按要求支持市局做好预警预报、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工作;要切实保障监测数据质量,组织专业精干力量,确保省厅部署的工作扎实落实;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落实省厅《驻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管理暂行规定》等各项制度规定。
—— 山东环境
 
11月20日,山东省总量减排及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推进会在济宁市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2019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后的重点工作,并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各种减排措施为抓手;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抓好总量减排,深入推进排污许可制实施,提高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山东环境
 
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一、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全过程,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衡量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效,用经济和环境“双指标”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质量;二、按照抓源头、抓出路的要求,分别从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结构、农业农村绿色循环发展、城镇环境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三、强化生态环保责任落实,制定针对性措施,优化环境监测、督察、执法等政策,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反对“一刀切”。
—— 山东环境
 
浙江省
 
浙江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办公室通报了2019年1至10月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进展情况,16项重点工作提前完成全省年度任务,2项重点工作达到目标要求。截至10月底,全省完成951个挥发性有机物项目治理,完成率95.1%;完成10874家企业涉气“散乱污”综合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企业1324家;已完成淘汰燃煤小锅炉273台;开展公交、出租车辆新能源或清洁能源使用10096辆。
—— 浙江生态环境
 
1至10月,浙江省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μg/m³,同比下降2μg/m³;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4%。
—— 浙江生态环境
 
陕西省
 
11月22日,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派出执法巡查组,分赴关中各市(区)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的执法巡查工作。当日共检查涉气污染源12个,存在问题4个(工业源1个,施工扬尘源3个)。
——陕西生态环境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三线一单”编制和深化环评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三线一单”已纳入《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作为确定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区域规模和强度的硬约束;《陕西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技术方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专家组评审,确定了编制的时间表、路线图;分批组织3期全省“三线一单”业务培训,先后赴重庆、浙江等地实地调研,学习借鉴。
——陕西生态环境
 
四川省
 
成都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根据11月21日空气质量预报结果,11月23日起成都市PM2.5浓度大于115μg/m³,并将持续24小时及以上,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规定,成都市于2019年11月23日0时至11月24日12时启动今冬第一次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持续时间36小时。
—— 四川省生态环境
 
为更好指导打赢蓝天保卫战秋冬暗查工作,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编制并印发了《蓝天保卫战秋冬季暗查要点手册》,由执法局领导带队直接分发各暗查小组,督促现场执法人员做好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工作,突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心,并确保人身和纪律安全。该手册分别从“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企业环境守法等十一个情况详细阐释了本次暗查工作要点。
—— 四川省生态环境
 
11月26日,四川省“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和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启动会召开,生态环境厅大气处、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监测总站、省政策规划院、省机动车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讨论了专题方案和规划定位,研究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人员组成、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
—— 四川省生态环境
 
广东省

11月21日下午,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召开了与企业的面对面座谈会,与近30家企业展开互动,回应企业关切的环保问题。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针对VOCs治理进行了讨论,希望与企业合作,共同解决今年臭氧超标的问题。
—— 广东生态环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发布2018年广东生态环境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总结了广东生态环境建设的举措与成效,包括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释放产业和能源调整的结构效应、建设低碳试点省推进全省低碳发展;列举了未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包括灵活应用环境政策平衡经济压力与环境保护、发展新能源和节能产业支持治理需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广东生态环境
 
湖北省

11月26日,湖北省委宣传部召开第六场省政府政策文件解读走深走实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解读《湖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三个方面部署七大任务,包括推进源头治理、着力工业减排、强化联防联控。
—— 湖北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