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发布
11.8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31次缔约方大会于2019年11月4日至8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就四氯化碳排放、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增资研究工作大纲、三氯一氟甲烷排放意外增长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相关决议。中方代表表示中国高度重视议定书的履行工作,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及法律手段协调推进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行动;并介绍了中国在应对三氯一氟甲烷排放意外增长这一全球挑战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呼吁各缔约方在议定书框架内团结合作,共同妥善解决问题。
—— 生态环境部
11.12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今年秋冬季PM
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并提出多项区域性措施:一是加快推进炉龄较长、炉况较差的焦炉压减工作;实施煤炭洗选企业专项整治。二是在保证温暖过冬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散煤治理,防止散煤复烧,对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地区依法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三是推进煤炭、焦炭运输“公转铁”,山西省全面推进重点煤矿企业接入铁路专用线。
——生态环境部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市)政府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今年秋冬季长三角PM
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并提出三大区域性措施:一是落实各地已出台化工、钢铁等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加大化工园区治理;提升VOCs 综合治理水平,加强有组织、无组织排放治理。二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新建耗煤项目煤炭减量替代,着力削减非电用煤;全面开展生物质锅炉整治。三是推进长三角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多式联运项目,推进重点港区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老旧车船淘汰。
—— 生态环境部
11.13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改革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指导意见及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84个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会议指出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理顺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信访信息分析和利用,积极收集吸纳群众信访中的合理意见建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形成生态环境信访“一张网”。
—— 生态环境部
地方资讯
北京市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通报2019年10月下旬全市乡镇(街道)大气粗颗粒物浓度排名情况:全市大气粗颗粒物浓度最高的30个乡镇(街道)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城区及东南部地区,涉东城、西城、通州、海淀、朝阳、石景山、大兴、丰台8区。
—— 京环之声
天津市
2019年10月,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93,同比下降0.6%;达标天数20天,同比减少1天;达标比例为64.5%,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无重污染天,同比持平。SO
2、NO
2和CO浓度同比下降,降幅分别为16.7%、11.1%和12.5%;PM
2.5、PM
10和O
3浓度同比上升,升幅分别为6.8%、1.4%和13.4%。PM
2.5、PM
10和NO
2月均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值。按照空气质量综合排名,10月排名较好区为西青区、蓟州区和南开区,较差区为宁河区、和平区和津南区。
—— 天津生态环境
按照《〈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补充办法》,根据监测结果,2019年10月份,天津市各区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由好到差依次为:西青、蓟州、南开、静海、武清、滨海新区、河北、东丽、河西、河东、宝坻、北辰、红桥、津南、和平和宁河。依照该排名结果,对各区给予财政奖补及实施扣减财力。
—— 天津生态环境
为全面推动落实《天津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2018—2020年)》要求,天津市进一步加大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强化环保、公安、交通运输联合执法。继续实行“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机制,严查机动车环境违法行为。2019年10月份,全市共处罚排放超标车1232辆,其中本市车1000辆,外埠车232辆,并将车辆信息公示。
—— 天津生态环境
上海市
11月8日,上海市普查办召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整理要求及普查档案验收工作部署会议。市档案局专家详细讲解了污染源普查档案收集、分类、装订、盖章、编目等各环节档案整理方法和要求。市普查办讲解了本市普查档案的验收标准,对下阶段普查档案验收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会上,市普查办还介绍了本市各区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的上报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整改要求。
—— 上海环境
河北省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一刀切”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1640个纳入清单内的项目(企业),在满足环境管理要求基础上,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可“不停产、不限产、不检查、不打扰”。实行差异化管控,加强帮扶服务,优先保障生产,反对“一刀切”。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11月12日,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石家庄市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将重点工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重点出口企业,4大类220个(家)项目、企业纳入清单,鼓励先进,限制后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面提升。
—— 生态石家庄
10月30日至11月10日,邢台市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期间,生态环境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组开展专项检查,发现8家企业存在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等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已印发督办通知,并盯办要账,督促属地政府和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对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确保按要求整改查处到位。
—— 邢台生态环境发布
山东省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山东省近日印发《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用经济和环境“双指标”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质量,大力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城市空间等结构布局,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统一于高质量发展。
—— 山东环境
山西省
近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批准发布六项涉气、涉水强制性地方标准。涉气标准中,《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需要对现有地方标准的修订,《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再生橡胶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现行国家标准不能满足山西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需求而制定的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近日,山西省工信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下发通知,对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业企业错峰生产进行部署。《通知》提出:错峰生产企业主要为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砖瓦、耐火、陶瓷、石灰、玻璃、水泥熟料及粉磨站等)、铸造等重点行业涉气企业;对于空气质量改善未达序时进度的城市,要将行政区域内较集中、成规模的特色涉气行业,统筹纳入错峰范畴。原则上,各市工业错峰生产污染物减排量不得低于冬季居民采暖带来的新增量。错峰生产以控制重污染行业企业主要涉气排污工序为主,在落实错峰方案过程中,要坚持精准化原则,切忌“一刀切”。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形势分析报告》中获悉,今年前10个月,山西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主要环境指标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中普遍靠前。特别是10月份,山西环境空气质量级别整体以优良为主,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49,达标天数平均为2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6.2%。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近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2019年10月及1-10月各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10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最好的3个城市依次是:长治、朔州、运城,最差的3个城市依次是太原、晋城、临汾。1-10月份,综合指数最好的3个城市依次是:大同、朔州、吕梁,最差的3个城市依次是:临汾、太原、晋城。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
11月14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排污权交易指数新闻发布会,介绍了10年试点工作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果。“十二五”末,浙江省就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实现了省市县3级区域全覆盖,4项主要污染物全覆盖和重点工业排污单位全覆盖。同时,在排污权交易政策制定、机构筹建、平台建设、市场培育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全省已累计出台182个排污权交易相关政策文件,全省累计排污权有偿使用66亿元、交易27亿元、将近93亿元。另外通过排污权租赁实现了3800万元、抵押贷款290亿元,在全国试点地区中遥遥领先。
—— 浙江生态环境
浙江省通报了2019年10月全省秸秆焚烧遥感监测情况: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基于卫星遥感数据,2019年10月,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7个(不包括云覆盖下的火点信息):其中宁波市1个、衢州市5个、丽水市1个,其余设区市未监测到火点。
—— 浙江生态环境
四川省
1月12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四川省水泥行业差异化错峰生产约谈会,约谈邻水红狮、江油红狮、四川南威、自贡金龙等4家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执行天数靠后的企业。
—— 四川省生态环境
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德阳市督察组,在德阳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督察时发现,
德阳市扬尘问题突出。11月11日,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银昌就扬尘管控工作集中约谈德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四部门,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问题整改。
——四川生态环境
2019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铁腕治霾”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总体部署,成都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广泛开展、扎实推进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气等六大行动,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显著提升,省政府下达的2019年度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今秋10月首次实现全月优良,今年已有251个优良天,提前两个月追平去年优良天数,大气主要污染物不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上升。
——四川生态环境
广东省
11月13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19年第4场例行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了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企业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即“绿色服务新八条”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八项举措”。明确了进一步“放管服”工作要点:一是加大环评改革力度,简化环评审批,建立主动服务机制,实现更大幅的“放”。二是规范环境执法行为,执法宽严相济,优化执法方式,分类管控“散乱污”,实现更精准的“管”。三是提升环境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服务标准化推动,加大环境教育宣传,每月举行“服务企业接待日”,实现更有效的“服”。
—— 广东生态环境
湖北省
11月6日下午,襄阳副市长龙小红组织召开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攻坚措施落实情况报账会,11月8日通报会议情况:逐一核实各地各单位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攻坚措施进度,切实把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会议强调:从严管重罚、加强投入、强化宣传曝光三个方面切实拧紧责任螺丝;通过强化问责、建章立制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要求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措施抵消不利气象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坚决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 湖北生态环境
11月8日,湖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成果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核。湖北省立足“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等区域战略定位以及“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编制形成“三线一单”,综合划定了1076个环境管控单元,构建了覆盖全省、“落地”到单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该体系将有助于完善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线的污染预防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湖北生态环境
11月12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驻鄂东生态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正式揭牌,标志着全省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改为垂直管理。主要职责为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执行情况,生态环保“一岗双责”落实情况,以及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等进行监督监察,监督监察情况直接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湖北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