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10.25-10.31」

官方发布
10.26

10月25日至26日,第二十九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代表围绕多边进程形势、COP25预期成果、四国合作以及南南合作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进一步协调立场,达成广泛共识。
—— 生态环境部 
 
10.28

2019年10月27日下午起,一股沙尘过程影响到我国北方大范围地区,多个城市PM10出现短时重度及以上污染。截至10月28日11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石家庄、邯郸、邢台、太原、阳泉、安阳6个城市出现小时AQI“爆表”,PM10小时浓度峰值为967 μg/m³;北京市PM10小时浓度峰值为562 μg/m³,达小时严重污染;汾渭平原11城市中,吕梁、晋中、临汾3个城市出现小时AQI“爆表”,PM10小时浓度峰值为862 μg/m³。今年9月底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摄氏度左右,沙源区地表尚未封冻,土质疏松,在西北方向较强的冷空气作用下,沙源区的沙尘向下风向地区传输,先后经过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陕西北部、山西,随后影响到华北平原。
—— 大气攻关联合中心
 
10.29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包括将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调攻坚行动的依法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问。
—— 生态环境部
 
10.30

10月29日,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环境基准是环境标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是构建国家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基石。成立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旨在开展环境基准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的重大问题研究,为管理部门制修订环境标准、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提供支持;并提出环境基准研究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任务,引导、推动科研力量参与环境基准研究工作。
—— 生态环境部
 
10月30日至31日,第六届中德环境论坛以“面向2030:加速创新变革,实现绿色发展”为主题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德国环境部部长斯维尼亚·舒尔策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双方与会人员围绕“加速创新与行动,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执行”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化学品管理”等三大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 生态环境部
 
10.31

10月31日上午,生态环境部-联合国环境署第十二次年度磋商会议在北京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双方回顾了多领域合作进展,商定将继续加强战略性政策对话,深化务实环保合作,推进多领域技术交流,继续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 生态环境部
 
 
地方资讯
北京市

为扎实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精细化治理,北京市昌平区采取三步走措施:源头摸排,将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7类非道路移动机械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通过摸排、梳理,建立并完善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排放检测,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前期核实的辖区出土工地台账,积极利用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联合交管、城管、城乡住房建设等相关部门,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执法,对于使用冒黑烟、排放不合格机械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复查总结,对查出问题的单位、车辆开展集中“清账”行动,入户跟踪核查维修以及复检情况;对限期治理不积极的情况,加密抽查频次,督促落实法律责任。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天津市

天津市推进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办公室通报转办群众信访举报情况:截至2019年10月16日,共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10247件,滨海新区、北辰区、宝坻区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数量局前三名。
—— 天津生态环境
 
上海市

为继续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管,规范自动监测数据的执法应用,10月18日,上海市生态环保局印发《上海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监管和自动监测数据执法应用的规定》的通知,自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
—— 上海环境
 
上海市2019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专项攻坚战进入强化阶段。10月28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安排五个执法组进驻本市郊区开展重点巡查,同时安排四个专项组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面上巡查和重点检查。另外,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以强化环境执法为重点,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要时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 上海环境
 
河北省

今年以来,迁安市构建科学、高效、合理的大宗物料铁路运输,打通唐山港与迁安市钢铁联合企业间的铁路运输通道,有效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公转铁”建设。今年迁安市5家钢铁企业利用既有卑水铁路、津山铁路和即将建设的水曹铁路共建设4条铁路专用线,总投资21.45亿元。目前,燕钢铁路专用线已正式通车,九江铁路专用线具备通车条件,鑫达(荣信)铁路专用线和松汀铁路专用线正加快推进。
—— 唐山环保微发布
 
10月30日,唐山市召开11月份空气强化管控措施部署会,就自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若干规定》保障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进行安排部署。
—— 唐山环保微发布
 
根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要求,邢台市就2019年度国家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进行公告。
—— 邢台生态环境发布
 
10月29日,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与省环境气象中心组织相关环保和气象专家公布了全省空气质量联合预报会商结果:预计2019年10月30日起,地面转为南风影响,扩散条件逐渐转差,污染物缓慢积累;其中11月2日以后,地面风力减弱,湿度增大,受可能的逆温影响,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秦皇岛等市可能出现PM2.5重度污染过程。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东省

10月25日,山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汇总分析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会议汇报了全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编制情况。
—— 山东环境
 
10月29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三季度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19年第三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全省的PM2.5、PM10和NO2平均浓度上升均超过10%,优良率减少15.5个百分点。但没有一天出现重污染天气,而且从前三季度看,也在持续改善。
—— 山东环境
 
山西省

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组办公室通报了9月份各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情况。9月,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各市环境空气质量奖惩资金合计正值从多到少的3个城市依次为太原、大同、忻州,资金合计负值(扣罚值)从多到少依次是晋中、吕梁、阳泉、晋城、朔州、运城、临汾、长治8个市。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10月27日,运城市召开重污染天气应对专题视频会议,分析当前环境空气质量形势,通报重污染天气预警各市县应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存在突出问题,督促有关单位、企业认真落实应急减排措施,推动各责任主体严格履行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定义务,全力做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对在重污染期间不按要求减排的21家企业立案调查。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西省司法厅发布《<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告,公开征求意见。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10月31日下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省开展“百日清零”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截至目前,累计检查污染源22234个,督办5363个问题,整改完成5294个,“清零率”达到98.71%,基本实现了“清零”的目标。这次专项行动中的“十个清零”内容,由于一些特殊、客观的原因,仍有69个环境问题没有完成整改,没有实现预定目标。这其中占比较大的是燃煤锅炉淘汰和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这将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

面对去年慈溪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严峻形势,今年慈溪市下定决心,以科学评估“谋治气”、立体施策“抓治气”、督查督办“促治气”,全力推进治气攻坚,先后出台实施《慈溪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慈溪市治气攻坚行动方案》《慈溪市治气“摘帽”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等方案,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力争年底实现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 浙江生态环境
 
浙江省排污许可工作持续推进,工作亮点多。从衔接整合相关环境管理制度、规范有序发放排污许可证、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目前注册企业9573家,核发企业4606家。
—— 浙江生态环境
 
日前,浙江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办公室,通报了2019年1至9月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水、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2项重点工作提前完成全省年度任务,2项重点工作达到目标要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 浙江生态环境
 
陕西省

2019年,陕西省组织开展了空气质量自动站常规监测、酸雨、沙尘、降尘、颗粒物组分网、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预测预报等12项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由第三方公司对123个省控空气质量自动站及3个空气质量背景站开展运维;每月对全省各市(区)、127个县(区)分区域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及变化排名,为大气治理考核、夯实地方责任提供了有力支撑。
—— 陕西省生态环境
 
广东省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三大专项行动3个月以来,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共出动执法人员4548人次,检查企业、生活污水处理厂、农业源及排污口1448家(个),发现环境问题企业449家(其中发现环境违法企业242家),已立案查处企业195家,罚款2594万元,涉嫌环境犯罪4宗,取缔关闭1家。
—— 广东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