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播报「7.26-8.1」

官方发布
7.24
为完善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范电子及人造板工业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电子工业》(HJ1031-201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人造板工业(HJ 1032—2019)》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别自2019年7月23日、24日起实施。
—— 生态环境部
 
7.26
生态环境部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PM2.5浓度同比下降。并强调:目前《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技术指南》正在制定,拟按照环保绩效水平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对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A级工业企业,在今年冬季重污染应对时不需采取限产或停产等减排措施。
—— 生态环境部
 
7.27
截至7月25日,第二轮第一批负责省(市)的6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已进入下沉督察阶段,负责中央企业督察的两个组已进入重点督察阶段。各督察组累计转办举报6459件:被督察地方和中央企业已完成查处1292件,其中立案处罚263家,罚款1547.86万元;立案侦查7件,拘留16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557人,问责57人。此阶段,各督察组将深入基层、一线、企业、现场,展开勘查;加强针对性调查核实,做到见人见事见责任;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时转办督办,加强抽查核实,开展实地回访,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 生态环境部
 
7.29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2019年年底前完成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新购置或转入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在购置或转入之日起30日内完成编码登记;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指导,确保信息准备规范;突出重点场所,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加强部门协同,通过信息化手段简化流程并进行信息联网报送。
—— 生态环境部
 
7.30
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座谈会,对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恶化、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严重滞后的城市进行预警提醒,李干杰部长强调:要狠抓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狠抓重点排放,推进精准治污;狠抓执法监管,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狠抓考核问责,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减排措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 生态环境部
 
7.31
生态环境部部署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减排清单修订工作:坚持减排措施全面覆盖,细化具体领域,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坚持减排措施分类施策,对重点行业实施绩效分级,符合条件企业减免应急减排措施;坚持减排措施可行可查,指导企业制定切实可行减排措施,实现“削峰降速”的效果。
—— 生态环境部
 
武安市发布《武安市2019年钢铁焦化水泥行业八月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管控实施方案》:8月份,全市14家钢铁企业、6家焦化企业、2家水泥企业实施强化管控措施,对烧结机限产比例进行加严,并规定了相应停产标准。 
—— 北极星环保网
 
8.1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全国六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通报8月中上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全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扩散条件较好,预计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中北部、汾渭平原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部地区受高温、较强光照等影响可能出现臭氧中度及以上污染。
—— 生态环境部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我国大气污染物治理领域首个环保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除尘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37484-2019),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
 
地方资讯
北京市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6月份155个乡镇(街道)道路尘负荷评分及排名情况:密云区扬尘污染最小,道路尘负荷均值90.0;昌平区扬尘污染最重,道路尘负荷均值68.1。
—— 京环之声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了移动源监管执法工作跨越式发展。创新重型柴油车监管模式,摸索出“定人、定位、定时、定量,同步上岗、同步检查、同步执法”的“四定、三同步”执法方法,保证“公安处罚、环保检测”联合执法质量,同时为各区配备监测设备,研发全国首款机动车环保执法APP,实现了机动车现场执法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上传,执法效率明显提升;全方位高压监管机动车检测场,优化I/M系统,强化信息化建设;严格执行新车实验室抽检程序,源头防控成效凸显。
—— 京环之声
 
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加大移动源监管执法力度,基本建立了“从新车生产销售到老旧车淘汰”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完善新车抽检机制,强化源头管控;聚焦高排放超标车,强化在用车监管;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新标准实施,严格落实定期监测规范;高压监管储油设施,推进在线监控数字化管理。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一纲三线四重”综合执法行动,严格落实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点穴式”专项检查行动扩大检查范围,突出精准执法,完善工作程序,呈现出“覆盖面广、力求精准、注重实效”的特点,补齐了重点区域短板;对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行业采取“执法+监督”专项执法模式,同时提高检测比例,强化大气重点行业监管;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环境诉求,提升公众环境获得感。同时,北京市通报2019年上半年十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例,大气类案件占比50%。
—— 京环之声

河北省
 
河北省2019年秋冬季劣质散煤管控和型煤质量监管“百日会战”行动提前启动:8月1日至12月31日,相关部门要突出抓好散煤经营网点、散煤输入、散煤企业监管,以及劣质燃煤处置、洁净型煤质量把控、抽样检验和后处理;统筹兼顾,细化方案,责任到人抓落实;加强领导,严格监管标准,强化监督考核,确保“百日会战”打出成效。
—— 河北生态环境发布
 
山西省
 
7月30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集中约谈第二季度严重超标的9家重点排污单位(主要分布于大同、运城、吕梁、临汾4市),提出整改要求:强化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与法制意识、信息公开意识;对超标排污问题要高度重视,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并审核方案可行性,确保可达到排放标准;细化施工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建立奖惩机制,加强督察督办,责任到人。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8月1日,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通报7月25日-7月31日全省55个国控监测点位(不含3个清洁对照点)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空气质量较差后10个点位中,太原市占比70%;空气质量同比变化排名后10个点位中,大同市占比50%。
——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
 
近日,济宁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指挥部印发《济宁市2019年第三季度生态环境质量攻坚行动方案》,提出第三季度大气环境任务目标:全市PM2.5和O3浓度同比持续下降,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0天,前三季度优良天数达到160天。2019年7月21日-9月30日,从扬尘面源、移动源、VOCs面源、重点行业、其他行业减排管控五方面开展攻坚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
—— 济宁生态环境
 
山东省正式启动2019年蓝天保卫战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2019年7月26日-2020年1月17日,每两周一轮次;重点关注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的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及运行、工业炉窑专项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车用油品质量监管、“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重污染天气应急等工作的帮扶。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7月31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19年上半年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情况: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同比上升7.0%,重污染天数平均同比增加3.8天,优良率平均同比减少7.2%,PM2.5、PM10、NO2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上升9.4%、5.8%、12.5%,S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环境空气质量出现反弹原因主要还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部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短板等。山东省通过强化工作部署、实施公开约谈、加强督导督查、实施重点整治,反弹态势基本得到遏制。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7月31日,济宁市部署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减排清单修订工作:要抓好应急减排清单编制及补充完善工作,强力突破重点难点工作,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持续优化产业、能源、运输和农业结构,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 济宁生态环境
 
河南省
 
7月29日,郑州市召开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印发《郑州市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攻坚行动方案》和9个专项方案(“散乱污”企业取缔、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柴油货车整治、非道路移动机械整治、渣土车规范管理、扬尘治理、城乡结合部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等),计划自发布日起直至年底,展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为推动郑州市环境污染攻坚工作开展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民族运动会举办期间的环境质量,郑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制定了“保障民族运动会、携手共同治污染”专项活动方案。
—— 真气网
 
江苏省
 
7月29日,江苏省政府约谈了PM2.5浓度降幅和优良天数升幅“双不达标”的南京、徐州、连云港、扬州4市,强调:要把蓝天保卫战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加大长效治理和应急管控力度,为空气污染“减负”,确保实现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 江苏生态环境
 
安徽省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公布2019年上半年全省16个地级市空气质量排名情况:黄山、宣城、六安3市排名前三位,黄山空气质量最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5,优良天数比例97.2%;淮北、淮南、蚌埠3市排名后三位,排名最后的淮北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59,优良天数比例55.8%。
——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陕西省
 
7月30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通报2019年上半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全省13个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73,安康、商洛、韩城、铜川、宝鸡、汉中同比变差;平均优良天数同比减少2.2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同比增加6.2天;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PM2.5平均浓度同比上升11.3%。
—— 陕西生态环境